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文库 网页
栏目导航
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对汉族与少数民族
作者:彭大雍  年份期号: 1984-第2期 刊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意义重大的一个研究课题。
傩文化刍议
作者:陶立璠  年份期号: 1987-第2期 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描述:曾经是其先导,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延续至今,从而构成今天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彩背景.
关于中国历史教学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问题
作者:彭大雍  年份期号: 1964-第11-12期 刊名:历史教学
描述: 在历史科学研究和历史教学中,遵循党和毛主席的指示,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史学研究工作者和历史教师所肩负的一项重大责任。特别是对在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学院工作的历史教师来说,如何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有如下的一些体会。
关于元好问金亡之后活动的评价
作者:李正民  年份期号: 1991-第1期 刊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如果我们着眼于十三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更放眼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动态流程,那么,对于元好问在金亡之后二十余年的活动,将会予以全新的评价。这曾是一个纠缠了七百多年的老问题,而且今人仍不断论及,本文仅择其代表性论点,同时略陈己见,作一述评。
关于元朝统治下“经济的破坏”问题
作者:杨志玖  年份期号: 1957-第6期 刊名:史学月刊
描述: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十八章第一节“元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中有“经济的破坏”一项,课文短简,但内容头绪很多,需要落加以补充,个别地方还应该修正。本文就是对这一项的一点疏证。同时,单用“破坏”两字并不能概括元代社会经济的全貌,因此在第二节又提出了个人对这一问题的一点意见。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文物资源问题:《在河南省外事旅游工作
作者:侯志英  年份期号: 1985-第1期 刊名:中原文物
描述: 加强文物保护,开发文物资源,发展和扩大旅游事业,迎头赶上当今第三行业兴起的浪潮,是振兴河南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友人、外国游客、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来我们河南看什么?主要不是看自然景观和现代化设施,而是来看我们的文物名胜,欣赏、学习、研究我们古老的文化的。
关于唐代“胡马”引进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马俊民  年份期号: 1988-第12期 刊名: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描述: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气势磅礴、辉煌灿烂的时代。造成这一时代的原因种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政权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放的政策,敢于对外交流,善于吸收融合各兄弟民族以及国外的优秀东西,为我所用。本文仅就唐代为了发展养马业,如何千方百计地引进品种繁多的“胡马”及其
关于商鞅变法的几个问题
作者:许垣  年份期号: 1988-第5期 刊名:齐鲁学刊
描述:会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从襄公建国谈起。秦人的祖先曾是一个先后隶属于夏、商、周等中原王朝的氏族部落,由于他们长于畜牧,特别是善于养马,所以他们的首领(酋长)往往成为中原王朝的高级武士——御,或者替中原王朝主持马政。西周孝王时,因为他们在养马业方面作出了贡献,被封为“附庸”。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秦人全力支持王室与西戎斗争。平王东迁,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
关于清代中国的西北疆域--驳苏联历史著作中的有关谬论
作者:杨建新  年份期号: 1980-第3期 刊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描述:迫清政府签订的有关西北边界条约,“并未使清政府丧失任何领土”①;清代中国与沙皇俄
关于讲述民族史的几点想法
作者:王宏志  年份期号: 1986-第8期 刊名:历史教学
描述: 民族史在历史教学中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现行教材里所反映有关民族史内容,份量够不够,观点对头不对头,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民族史在历史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如何讲述和讲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上页 1 2 3 4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