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文库 网页
栏目导航
晋江精神多元历史品格的整合、定位与价值
作者:方文  年份期号: 1994-第10期 刊名:理论学习月刊
描述:晋江精神多元历史品格的整合、定位与价值方文任何一种成熟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都是整合的。在精神发生、发育和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社会转型等等因素的变迁,一部分精神质料被选择、吸收、内化、积淀成文化──心理结构,另一些...
曹操移民初探
作者:沈祖祥  年份期号: 1988-第1期 刊名: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曹操移民初探
曹魏在江淮的屯田
作者:林志华  年份期号: 1982-第1期 刊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曹操:《蒿里行》)江淮地区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所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袁术统治江淮时,已是“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建安七年正月,曹操回到故乡谯(今安徽毫县),看到
核心—边缘格局的历史起源
作者:叶兴庆  年份期号: 1992-第5期 刊名:开发研究
描述:或“兀”形)的“沿海两线论”(沿海加长江流域和陇海兰新线),“非”字形的“三横两竖论”(三个地带
楚学研究的新成果--评马世之的《中原楚文化研究》
作者:赵立  年份期号: 1996-第6期 刊名:中州学刊
描述:楚学研究的新成果──评马世之的《中原楚文化研究》赵立马世之先生的《中原楚文化研究》,作为中原楚文化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为我们揭示了中原楚文化发展历程。这一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足可为学苑众人所称道。中原楚文化是楚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江汉流域的楚文化相...
永顺土司及邓文茂考
作者:李楚荣  年份期号: 1994-第1期 刊名:广西民族研究
描述:永顺土司及邓文茂考李楚荣(宜州市文管所)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明王朝析宜山县地置永顺正副二长官司和永定长官司,这是宜山县境内设置土司之始。永顺长官司第一任上官为邓文茂,最后一任土官为邓治住,永顺土司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土归流,寿终正寝,历...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张践  年份期号: 1987-第3期 刊名:孔子研究
描述:对于我们整理中国传统
海船镜
作者:张英  年份期号: 1985-第1期 刊名:北方文物
描述:在朝鲜和日本等地也曾出土过,所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笔者拟就这类“海船镜”的年代等问题作一概要的探讨,不当之处望读者指正。“海船镜”为金代遗物。在目前所见的“海船镜”中,有两面镜背上镌刻金代官府
游牧部族对封建制度广泛确立所起的历史作用
作者:安长春 尹元超  年份期号: 1985-第1期 刊名:武汉大学学报
描述:有人认为,封建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关系的影响,是西欧国家的特殊现象。事实上,公元最初几个世纪,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的大迁徙浪潮席卷亚洲、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东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都不同程度
灵丘道钩沉
作者:靳生禾 赵成玉  年份期号: 1991-第3期 刊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描述:叶华夏人开发的一条由中原迄西北直达后套的宏伟大道之深远历史背景;其后身则直至晚唐尚不失晋北山地通往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又显示了它于后世交通之深远影响。最后就古道进行了复原并持之有故地设想了它可资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