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魏在江淮的屯田
-
作者:
林志华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曹操:《蒿里行》)江淮地区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所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袁术统治江淮时,已是“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建安七年正月,曹操回到故乡谯(今安徽毫县),看到
-
吴文化研究杂论
-
作者:
张圻福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序状态,在学术园地中虽有涟漪之波,但并不引人注目。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吴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阶段,成立了研究会,出版了刊物,组织过几次学术讨论会。但就研究现状而言,虽充满勃勃生机,可毕竟还是株幼苗。不少问题诸如吴文化的概念、研究范围、主要特征和影响及作用等尚不明确,有些分歧较大,特别对近现代吴文化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几乎是荒芜的沙漠。系统的规划与研究更有待条件成熟。
-
从阴山岩画看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贡献
-
作者:
盖山林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雄伟壮丽的阴山山脉是祖国北疆的一条名山,它不但在自然界,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数千年来,在这里,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乌桓、敕勒、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相继活动过,并且留下了他们
-
高句丽历史研究综述
-
作者:
孙进己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用。对今后高句丽的研究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个别文章失之主观、失之偏颇 ,有重大遗漏甚或错误。但目前看来 ,研究者对这些总结各领域研究史的文章 ,似乎重视利用不够 ,甚至连回顾百余年高句丽研究史的文章 ,也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专题研究成果。为此 ,本文拟在这些专题总结的成果基础上 ,认真检阅全部研究成果对高句丽史的研究史作一初步总结。限于本身功力和投入时间不足 ,可能还是挂一漏万 ,就有待学者补充订正了。①一、关于高句丽名称的研究关于高句丽名称的研究 ,最初很少专论 ,大都仅是在有关高句丽的论著中涉及。至近年始有几篇。最早论及高句丽名称的是 [日 ]白鸟库吉之文 ,近年国内则有王绵厚、李德山、梁志龙、曹德全之文。文中大都简单回顾了以前诸说 ,其中以梁志龙、曹德全两文较详 ,但也不全。综合各文所引 ,大致有以下诸说。1...
-
傩文化刍议
-
作者:
陶立璠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曾经是其先导,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延续至今,从而构成今天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彩背景.
-
从内蒙古文物探索历史上北方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
作者:
盖山林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解放后,在内蒙古各地出土了成千上万件属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历史文物。综观这些文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这些文物与中原及其它地区的文物相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种文化上的特异之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历史创造及其在
-
试论山东龙山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衰落原因
-
作者:
靳松安 赵新平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试论山东龙山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衰落原因靳松安,赵新平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大部及苏北、皖北的部分地区。目前已发现遗址数百处,其中经过发掘的有20余处。随着田野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考古学界对山东龙山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
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对汉族与少数民族
-
作者:
彭大雍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意义重大的一个研究课题。
-
曹操移民初探
-
作者:
沈祖祥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曹操移民初探
-
唐末五代广西籍诗人考论
-
作者:
梁超然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先开。……”③都是认为自从曹邺以后广西的“文运”才兴起,这是事实。唐五代广西诗人在二曹之后,《全唐诗》中存有作品的,尚有五代时的诗人翁宏、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