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音频
首页>古海丝>科学技术>印刷术>报纸>  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日期:2013.07.02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副标题】——探访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作者】周锋 

【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日期】2013-07-02

【地址】地址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53

【摘要】记者周锋本报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命。如今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之下,这项“骄傲”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对于它的了解也只是书本留下的印象。但在瑞安市高楼镇东源村,这项技艺却依旧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延续着。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

【全文】

记者周锋

本报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命。如今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之下,这项“骄傲”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对于它的了解也只是书本留下的印象。但在瑞安市高楼镇东源村,这项技艺却依旧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延续着。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7月1日是瑞安日报复刊20周年纪念日。日前,瑞安日报社邀请浙报集团所属各家县市报派记者,赴瑞安开展“看瑞安”采访活动。第一站,就来到了位于瑞安市高楼镇东源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

当天下午,来自浙报集团所属各家县市报的10余位记者驱车从瑞安市区出发,沿着大道一路向目的地行驶,渐行渐远,时不时出现的青山绿水逐渐替代了高楼大厦,风景无限,最后在一个三面环山的村落前停下了车轮,村落前“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的标牌告知我们,目的地到了。

在村落里,有一家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古朴的木结构建筑、石块铺成的地面……处处映衬着这里源远流长的木活字印刷。

走进屋内,只见屋子的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大木桌,桌上摆满了字盘,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个个字模。这些字模经过墨汁的长久浸润,如炭黑一般,组成可任意编排的木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母版。

而在这大桌旁,有一位老者正低头聚精会神地在一个一立方厘米左右大小的木头上“转动”着雕刀,雕刻着反手老宋体。老者名叫王超辉,今年59岁,是中国木活字印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他雕刻的就是一个个印刷用的木活字。

王超辉告诉记者,刻木活字,印宗谱,是自己这辈子从事的唯一职业,从20岁开始到现在已经快40个年头,数十年来刻了5万多个木活字,“年轻的时候,一天能刻100来个字,现在每天只能刻60来个字。”

在隔壁的屋子,今年65岁的馆长王士生正从字模盒中逐一拣出需要用的字模,接着开始排版,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木盘里去,每行用竹片隔开,一行排满了,用削好的小木片把有空隙的地方塞紧,使木活字不能移动,排好版后,再一次校对。

随后王士生拿起刷子开始印刷。“先用刷子在排好版的木印版刷上水,过一会后刷墨。刷墨要恰到好处,用力要均匀,量少了字印不清楚,量多了就会模糊。”王士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着原理,随后放上宣纸,用棕刷子在纸上轻轻拓印,“拓纸”时则需要用力适度和均匀。

印毕后,一张精妙绝伦的手工印刷品便呈现在大家面前。看似简单的印刷过程,实则十分复杂,其中拣字最为繁琐,要在这茫茫“字海”中快速找到所需的字模,对于“外行人”可不是件容易事。“检字靠的是一条老祖宗流传下来的150字口诀,还有眼力和细心。”王士生说。

如今,东源村能熟练掌握木活字印刷全套技艺的仅有十多人,分散在温州市各县市区,还有福建、湖北等地编修家谱。

2004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木活字印刷术,让技艺一直传承下去,瑞安市在东源村建立了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在展示馆里,完整保存了27个木活字印刷版面和4万多个字模,还能直观地体验纯手工的木活字印刷操作流程。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