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如何讲好“新丝路故事”
【类型】报纸
【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日期】2015-04-01
【地址】地址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94
【摘要】张培发一百年前,“下南洋”掀起了佛山人“出海”迁徙的浪潮;一百年后,“新丝路”将开启佛山资本“出海”布局的新篇章。3月28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文件,明确18个省市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这个极富想像力的战略将推动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向输出国、从实物商品制造国向货币输出国的转变。作为“
【全文】
张培发
一百年前,“下南洋”掀起了佛山人“出海”迁徙的浪潮;一百年后,“新丝路”将开启佛山资本“出海”布局的新篇章。
3月28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文件,明确18个省市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这个极富想像力的战略将推动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向输出国、从实物商品制造国向货币输出国的转变。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广东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和贸易中心之一,而位于三江汇流处、紧邻珠江出海口的佛山一直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史载,北宋初年,佛山就设立了“市舶务”机构,专门负责对外贸易之事。到了明清时期,佛山瓷器、铁锅、布匹、药品等手工业更源源不断运往海外各地。市民熟悉的“广州十三行”,其许多外销货品也均源自佛山这座岭南小镇。
顺着海上贸易开辟的航线,近代不少佛山人更上演了各种惊心动魄的“下南洋”故事,出海“闯天下”。岭南天地里的简氏别墅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生产的飞马、双喜牌卷烟享誉国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佛山孕育了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出”佛山更成为这座城市内在从未间断的冲动。上世纪90年代,以佛山为代表的“广货北伐”,在大江南北缔造了“喝珠江水、吃广东粮、穿岭南衣、用粤家电”的传奇。进入新世纪,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佛山制造更开启了在全球“攻城略地”的新步伐,每天,一艘艘满载着佛山制造的货轮顺西江而下,通过珠江入海口驶往世界各国,成就了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的声誉。
如今,伴随着中国吹响“一带一路”的新号角,佛山制造“走出去”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空间格局。统计显示,过去一年,佛山赴境外投资的项目达26个,同比增长13.04%,总投资额达4.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倍。这组数据足以说明,佛山企业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走出去”强烈冲动。
那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佛山该如何借力“一带一路”继续勇闯天下?
首先,佛山应认清自身在“新丝路”中比较优势。30年来,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成功嵌入全球产业的加工环节,从而造就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如今,在东南亚地和内陆地区崛起的背景下,佛山制造业所拥有的成本优势已经日渐缩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30多年的成长历练之中,佛山累积了大量的工业资本,沉淀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及技术,同时还拥有很多地区难以企及的优势产能。这三者共同奠定了佛山“走出去”的基础优势。
其次,佛山应辩证认识“新丝路”的双向互通作用。“新丝路”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一路南下南海,一条线路绕过印度洋直通欧洲等地,另一条线路向南太平洋出发,抵达南美洲诸国。航线所经之地,几乎都是新兴的市场空间,为佛山输出优势产能和资本提供了“出路”。反过来看,这两条线路也联系着世界多种文明和文化,在相互碰撞与交流之中,将可为佛山嫁接国际各种资源提供“接口”,让佛山拥有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
第三,佛山该如何向“新丝路”进军?过去30年,佛山制造主要紧盯欧美发达国家,比较熟悉先进地区的文化与市场。而“新丝路”沿途所经之地,国家与地区不计其数,各国文化习俗与政治制度、市场规则差异巨大,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无法忽视的一个“障碍”。如何克服这种障碍?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各种协作平台,让企业走得稳、走得好,另一方面企业则要进一步发挥自身能动性,培育全球化思维和跨国管理技能。
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徐徐启幕之际,古老而现代的佛山将上演一个全新的“下南洋”故事。一座有着多地无法比拟的优势产能和工业资本的城市,加上琴瑟和鸣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将在“新丝路”上如何完成全球化布局,书写出怎样的经济新梦,这是一个让人期待而又充满无限想象的事情。
互动方式:留言或投稿可发至nfrbfsgc@126.com,或扫描“南方网佛山频道”与“佛山微观察”微信二维码。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 1、陕西三位作家讲述丝路故事 书作被译为四种文字实现版权输出 年份:2017
- 2、多元对话 争当丝路故事讲述者 年份:2017
- 3、“丰碑大碣”里的 丝路故事 年份:2017
- 4、著名作家汇聚西安讲述“丝路故事” 年份:2017
- 5、讲好丝路故事扩大合作共识 作者:马利 年份:2014
- 6、追溯千年之前的丝路故事 作者:张杨 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