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共同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类型】报纸
【报纸名称】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5-05-25
【地址】地址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47
【摘要】柯银斌演讲《“一带一路”开创“共同现代化”》。南都记者徐文阁摄嘉宾简历柯银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民
【全文】
柯银斌演讲《“一带一路”开创“共同现代化”》。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嘉宾简历
柯银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中国外文局《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
“一带一路”不只是一种对外开放新战略
“一带一路”可能是现在最热闹的一个词,尤其是在北京,热闹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所有跟国际有关系的会议都会有“一带一路”这个词,开个历史学的会议也会加上“一带一路”,报纸上、微信中的“一带一路”的文章也很多。我本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已经被别人拉进多个微信群,“一带一路”的微信群,名字也很有意思,例如,“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带路联盟等等。
大家都怎么说“一带一路”呢?有人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我们原来对外开放的主要是欧美国家,主要是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现在新的时代我们的开放区域要发生变化,是向西部不发达地区开放。原来向发达地区开放,现在改了,方式也改了,主要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产业、中国的技术走出去。
还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引导的新的国际性合作计划和合作方案。我们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很多合作计划和合作方案,“一带一路”把这些区域合作的机制方案整合在一起,做出一个新的合作计划。还有人提到,“一带一路”是中国引领的一次全球化运动,第一次全球化是英国主导的,它是贸易全球化,第二次是美国主导的美元全球化,第三次全球化是中国人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让世界各国从中享受到自己的利益。
我个人的看法,这些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都是有道理的,而且“一带一路”也确确实实是对外开放的一种新战略,确确实实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新机制,确实是一种国际的公共产品。但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是不够的,所以我经过一些思考以及跟一些专家朋友讨论,提出了“共同现代化”这个新概念。
传统现代化的道路不可能继续往前走
“共同现代化”的概念目前还是处于孕育阶段,还没有正式成型,一些基本的定义或者含义的学理性梳理还没有做得很完善。今天,我主要给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四个观点:第一是传统现代化道路已走向尽头,这种传统现代化道路可称为“单独现代化”;第二是“共同现代化”的时代正在来临,这是对世界整个大的趋势的判断;第三是中国将引领世界的“共同现代化”,关于这一点可能有些人并不同意;最后落实到“一带一路”,它是“共同现代化”的一种创新实践。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现代化,我都把它归结为传统的现代化或者叫单独的现代化,即单个民族国家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而推动的现代化。据罗荣渠教授的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有三次大的浪潮,共同点就是充分地大范围地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这些现代化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比如说第一波现代化它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大部分是轻工业优先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部分是重工业发展优先,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工业化。
单独现代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化程度,在我们中国也体现得比较明显,车辆的增加,石油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这就比较现代化了。传统现代化的核心点就是单独性,它是单独的一个民族国家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来做的,它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一种竞争性的方式,有些还有战争。现代化成果只是由本国来享受,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还与盟国来享受。
这种单独现代化不可能再继续往前走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美国的现代化占用了全球1/3的不可再生资源。第二,目前发展中国家有几十亿人口,它们如果继续单独现代化的老路,地球上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削减人口,新的方法就是要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第三个原因就是说这种自由竞争性的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导致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简单的一句话说,如果沿着原来的现代化模式往下走,或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或是地球毁灭。所以,传统现代化的道路不可能继续往前走。
“共同现代化”时代正在来临
“共同现代化”是多个文明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推动的现代化,它正在来临。有以下几个理由:一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最近有一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里夫金教授讲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跟以前的工业革命差别非常大,第一是以信息和互联网为基础。第二是可再生能源网,能源网就是能源的互联网,这种互联网目前欧洲正在兴起,中国也正在尝试。里夫金教授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大多数人会像今天通过无线网享受免费信息的方式一样,去享受免费的能源。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实现这一点。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这个社会怎么办呢?要求这个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里夫金教授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协同共享”的社会。如果大家是分割的各自独立的,大家之间不是合作而是争斗竞争,这个就很难实现。协同共享的社会是我提出“共同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来源。
为什么说“共同现代化”时代正在来临?第二个原因就是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在以往的现代化竞争当中,第一种的力量是指企业的力量或者叫资本的力量,尤其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当中,资本跟企业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在东亚的现代化或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建设当中有第二种力量,国家政府的力量在起主导作用。在传统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因为现代化导致了许多的问题,如国家内部的贫富不均问题,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人类与地球不协调的问题,所以全球公民社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主要就是N G O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现代化的第三股重要的力量。
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引领“共同现代化”
简单的来说,“共同现代化”就是由若干个国家共同推进的现代化,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这些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之前的单独现代化是由单个国家推动的现代化,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本国自我的利益,这是核心点。共同现代化要采取和平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而不是采取竞争以及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其发展成果是由参与的各国共享。这个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需要大家来共同解决。
我认为,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引领“共同现代化”。我是从“一带一路”的官方文件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讲到的“一带一路”的几个“是”与“不是”,其中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这个非常重要。大家也明白,独奏就是自己演奏,自娱自乐,合唱是大家一块唱,所以独奏就是单独的,合唱就是共同的。“一带一路”是合唱,中国是领唱者,这个说法可能有争议,但是我认为做到这个领唱者是有可能的,至少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是由中国提出来的。我们在“一带一路”官方文件里看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也正是共同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还有中国处于现代化的中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到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有这个能力引领共同的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点,共同现代化要求引领者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兼容性,中华文明正好具备这种能力。
还有,“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展或者未发展国家,对这些国家而言,他们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引领者,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里头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中国的某部分已经是很发达的地区了,跟欧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别,中国有这个能力。另外中国这么多年的和平发展,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两个原因,我认为中国作为引领者会赢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信任跟理解,我们跟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命运有共同的追求,中国还与发达国家有多种的合作关系,可以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资金资源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共同现代化”与“一带一路”有许多相通之处
如果中国不做引领者,不去实现“共同现代化”,中国本身的现代化也是实现不了的。大家想想看,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局部现代化的实现靠的是开放,而我们西部还很落后,通过“一带一路”使西部更加开放,也是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只有在共同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整体现代化,这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一些判断,没有经过严密严谨的理论性的研究,所以供大家讨论。
“一带一路”是共同现代化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共同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的一个理论体系,一套理论解释,可惜的是这个理论还没有形成。通过“一带一路”的官方文件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所包含的内容的方方面面与我所讲的共同现代化是非常接近的,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同的。“一带一路”指导原则非常重要,共商共建共享,这也是“共同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无论投资合作项目,无论贸易项目还是人文交流项目我们必须是共同商量以后作出决定,而不能单方作决定。这个共商不光是两方,还可以有多方。我个人的想法是,“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在西方国家得到更大的支持,与西方国家共同商量来共同建设,比如说在发展中国家做很多事情,建高铁、修路架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是擅长的,但是我们也有不擅长的地方,比如说与外国民间社会打交道。
“一带一路”的参加者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跟国际地区的组织均可参加,这都是官方文件上用的词。“一带一路”的运作方式是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很多学者把这个归纳为“五通”,而大家最关心的是设施联通。互联互通也确确实实是“一带一路”的一个核心内容,或者说先导性的内容。我想到一个新的问题,以前的现代化过程当中的重点跟“共同现代化”是否不一样?刚才我提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轻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重工业为重点,“共同现代化”是不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重点呢?这个观点可以讨论。
官方文件指出“一带一路”的成果要惠及更广泛的区域,这就是成果的共享。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共同现代化”的新概念与“一带一路”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一带一路”这么多理念,大家记不住,怎么样让它对外传播得更好?最好用一个词把这些理念概括起来,我想到的这个词就叫“共同现代化”。是否成立、是否站得住脚、是否被人认可?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个人愿意继续做努力,我也很希望听到各位的批评或者建议。
(本文为嘉宾5月17日论坛演讲稿,有删节)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 1、从“三步走”到“一带一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形成与升华 作者:刘瑞 年份:2014
- 2、立足国际陆港服务“一带一路” 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发展 作者:吕华 年份:2015
- 3、浐灞生态区融入“一带一路”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年份:2015
- 4、国际视野下的现代泉城:接轨“一带一路” 作者:岳远攀 年份:2015
- 5、“一带一路”助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 作者:林毅夫 年份:2015
- 6、发展现代物流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 作者:郑备 年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