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展旅游商品具有五大优势:热带岛屿的丰富物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和民族传统形成魅力独特的文化优势,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带来开放环境的发展优势,中国度假旅游胜地构成潜力巨大的市场优势,作为一个交通方便、宜游宜居的地区还具备潜在的人才优势。
由于多方面原因,以上优势尚未形成海南旅游商品的经济优势。除了椰子汁和“岛服”,海南旅游商品无论设计生产还是经营环境可圈可点之处不多。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务院44号文《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两个重要文件为全国和海南旅游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也为旅游商品发展指明了方向。
旅游商品不仅仅是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还包括各类旅游装备和旅游用品,涉及旅游产业从项目开发到游客消费的整个过程。旅游产业定位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时尚的改变,促使旅游商品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和旅游产业的拓展而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认为,发展旅游商品是优化海南旅游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海南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海南中西部等资源丰富、生态敏感地区,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是控制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效益和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促进海南旅游商品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三策”。
一、品牌定位,打三张牌。
品牌是商品认知的特色标识,是商品形象的重要支撑,是商品价值的文化标签。旅游商品尤其如
此。旅游商品的品牌定位,应当同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和旅游产品的总体形象密切相关。
建议海南旅游商品的“品牌定位”打三张牌:一是热岛资源牌,突出特色;二是民俗文化牌,彰显个性;三是国际时尚牌,强调创新。
海南是中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很多物产在中国是独有的、少有的、先有的或者最优的,资源优势可使海南旅游商品具备鲜明的热带和海岛特色。
海南人文发展脉络同我国内陆省份和南洋国家相联系,又形成自有的海岛区域特征;海南还是黎族唯一聚居地,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独特的民俗、民族文化基础,将是海南旅游商品的个性所在。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开放是海南发展的主题,尤其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化成为海南的发展趋势。这使海南旅游商品的品牌定位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积极吸纳国际经验和时尚要素,结合热带海岛资源特色和地方民族文化个性,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发展海南旅游商品的要义。
二、产业打造,走三条路。
真正发挥旅游商品在旅游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眼光不能局限于旅游商品本身,必须立足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产业,包括旅游商品的设计业、加工和制造业、销售业以及旅游商品文化业,形成旅游商品产业链和企业集群。
建议海南旅游商品的“产业打造”走三条路:一是商品设计走借助外力发掘潜力之路;二是商品生产走内扶外拓、跨越发展之路;三是商品销售走营造平台、以“特”取胜之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发展旅游商品产业的重要契机。目前,海南旅游商品设计力量不强,借助外力发掘潜力,是海南旅游商品产业高点起步、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应当大力宣传海南有关资源和文
化,出台设计海南旅游商品的奖励政策,营造多种形式的设计平台,吸引国际国内力量了解和关注海南和方便地进行海南旅游商品设计。
海南工业基础较弱,民间加工有传统缺规模,导致旅游商品生产能力不强。因此,内扶外拓是海南旅游商品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商品可分为资源、文化、实用几大类,对于资源类要着眼于内扶,通过扶持本地加工能力,使之成为本地特产,其加工应当成为居民谋生和致富手段,还可成为游客的体验内容;文化类和实用类旅游商品要着眼于外拓。文化类旅游商品可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海南文化元素,放到江浙、广东等地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成品拿到海南销售;对实用类旅游商品,例如旅游装备和某些旅游用品,可以通过输出海南品牌实现生产和销售两头在外,只要利润流回海南即可。当然,海南如有生产能力,也可在本地生产一些实用类旅游商品。
对于加工和制造业欠发达地区或者不便大规模生产旅游商品的海岛地区,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最关键的路径是营造销售平台,抓住旅游商品产业链之中利润最大的销售环节。
首先,要指导办好景区、度假区和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内配套型购物店(区),逐步消除一店(区)可购各地通用旅游商品,却购不到具有鲜明的本企业、本区域特色旅游商品的现象;其次,大力规范以游客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旅游商店的经营,坚决治理旅游商品销售中的欺诈行为;第三,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商购业态,尤其是商旅一体、休闲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体验式购物街区;第四,要努力培育不同主题和类别的旅游商品博览会、交易会,逐步打造旅游商品展会品牌;第五要重视开辟旅游商品网上销售平台和建立便捷的物流通道。以上销售平台互为支撑,构成旅游商品销售系统,将为整个旅游商品产业形成极大支撑。
三、发展保障,举三面旗。
海南旅游商品发展要借助“品牌定位”创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形象,要通过“产业打造”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体系,更需要得到强有力的“发展保障”来摆脱弱势,成为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亮点。
建议海南旅游商品的“发展保障”举三面旗:一是改革旗,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形成强大的活力;二是创新旗,借助不断创新形成持续的动力;三是诚信旗,以全社会的良好风气形成软实力。
多年来,海南旅游商品处于缺人抓、多头管的状态,致使旅游商品成为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应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形成发展旅游商品有人抓、多方扶的良好环境。要设立政府主导的旅游商品发展领导机构,统领各有关部门合力编制旅游商品产业规划,制定旅游商品促进政策,从设计单位、生产基地、销售企业、经营环境和行业组织等方面大力培育旅游商品发展的市场主体。
在开放的条件下,创新是旅游商品发展的动力所在。要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推动创新,开通旅游商品开发的多方面融资渠道,构建旅游商品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支撑,营造旅游商品销售的多形式服务模式。
改革、创新解决海南旅游商品有物可购问题,诚信体系建设解决消费者敢购和乐购问题。推进海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方面的标准化,建立旅游商品营销人员培训和认证制度,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的监管系统,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将其作为旅游商品经营的基础条件,是海南旅游商品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借助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通过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凝聚内外发展动力,海南旅游商品发展就可以摆脱弱势,旅游商品产业就可以喷薄而出。(本文作者系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
发展旅游商品,应在品牌定位上打热岛资源、民俗文化、国际时尚三张牌;在产业打造上,走商品设计借助外力发掘潜力、商品生产内扶外拓跨越发展、商品销售营造平台以“特”取胜三条路;在发展保障上,要举改革、创新、诚信三面旗帜。
海南发展旅游商品具有5大优势:热带岛屿的丰富物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和民族传统形成魅力独特的文化优势,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带来开放环境的发展优势,中国度假旅游胜地构成潜力巨大的市场优势,作为一个交通方便、宜游宜居的地区还具备潜在的人才优势。
由于多方面原因,以上优势没有形成海南旅游商品的经济优势。除了椰子汁和“岛服”,海南旅游商品无论设计生产还是经营环境可圈可点之处不多。
2009年12月,国务院41号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产业,44号文《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两个重要文件为全国和海南旅游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也为旅游商品发展指明了方向。
旅游商品不仅仅是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还包括各类旅游装备和旅游用品,涉及到旅游产业从项目开发到游客消费的整个过程。旅游产业定位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时尚的改变,促使旅游商品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和旅游产业的拓展而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旅游商品是优化海南旅游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海南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海南中西部等资源丰富、生态敏感地区,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是控制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效益和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海南旅游商品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以下“三策”:
一、品牌定位,打三张牌
品牌是商品认知的特色标识,是商品形象的重要支撑,是商品价值的文化标签。旅游商品尤其如此。旅游商品的品牌定位,应当同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和旅游产品的总体形象密切相关。
建议海南旅游商品的“品牌定位”打三张牌:一是热岛资源牌,突出特色;二是民俗文化牌,彰显个性;三是国际时尚牌,强调创新。
海南是中国惟一热带岛屿省份,很多物产在中国是独有的、少有的、先有的或者最优的,资源优势可使海南旅游商品具备鲜明的热带和海岛特色。
海南人文发展脉络同我国内陆省份和南洋国家相联系,又形成自有的海岛区域特征;海南还是黎族惟一聚居地,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独特的民俗、民族文化基础,将是海南旅游商品的个性所在。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开放是海南发展的主题,尤其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化成为海南的发展趋势。这使海南旅游商品的品牌定位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积极吸纳国际经验和时尚要素,结合热带海岛资源特色和地方民族文化个性,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发展海南旅游商品的要义。
二、产业打造,走三条路
真正发挥旅游商品在旅游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眼光不能局限于旅游商品本身,必须立足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产业,包括旅游商品的设计业、加工和制造业、销售业以及旅游商品文化产业,形成旅游商品产业链和企业集群。
建议海南旅游商品的“产业打造”走三条路:一是商品设计走借助外力发掘潜力之路;二是商品生产走内扶外拓、跨越发展之路;三是商品销售走营造平台、以“特”取胜之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发展旅游商品产业的重要契机。目前,海南旅游商品设计力量不强,借助外力发掘潜力,是海南旅游商品产业高点起步、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应当大力宣传海南有关资源和文化,出台设计海南旅游商品的奖励政策,营造多种形式的设计平台,吸引国际国内力量了解和关注海南和方便地进行海南旅游商品设计。
海南工业基础较弱,民间加工有传统缺规模,导致旅游商品生产能力不强。因此,内扶外拓是海南旅游商品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商品可分为资源、文化、实用几大类,对于资源类要着眼于内扶,通过扶持本地加工能力,使之成为本地特产,其加工应当成为居民谋生和致富手段,还可成为游客的体验内容;文化类和实用类旅游商品要着眼于外拓。文化类旅游商品可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海南文化元素,放到江浙、广东等地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成品拿到海南销售;对实用类旅游商品,例如旅游装备和某些旅游用品,可以通过输出海南品牌实现生产和销售两头在外,只要利润流回海南即可。当然,海南如有生产能力,也可在本地生产一些实用类旅游商品。
对于加工和制造业欠发达地区或者不便大规模生产旅游商品的海岛地区,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最关键的路径是营造销售平台,抓住旅游商品产业链之中利润最大的销售环节。
首先,要指导办好景区、度假区和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内配套型购物店(区),逐步消除一店(区)可购各地通用旅游商品,却购不到具有鲜明的本企业、本区域特色旅游商品的现象;其次,大力规范以游客为主要对象的各类旅游商店的经营,坚决治理旅游商品销售中的欺诈行为;第三,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商购业态,尤其是商旅一体、休闲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体验式购物街区;第四,要努力培育不同主题和类别的旅游商品博览会、交易会,逐步打造旅游商品展会品牌;第五要重视开辟旅游商品网上销售平台和建立便捷的物流通道。以上销售平台互为支撑,构成旅游商品销售系统,将为整个旅游商品产业形成极大支撑。
三、发展保障,举三面旗
海南旅游商品发展要借助“品牌定位”创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形象,要通过“产业打造”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体系,更需要得到强有力的“发展保障”来摆脱弱势,成为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亮点。
建议海南旅游商品的“发展保障”举三面旗:一是改革旗,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形成强大的活力;二是创新旗,借助不断创新形成持续的动力;三是诚信旗,以全社会的良好风气形成软实力。
多年来,海南旅游商品处于缺人抓、多头管的状态,致使旅游商品成为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应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形成发展旅游商品有人抓、多方扶的良好环境。要设立政府主导的旅游商品发展领导机构,统领各有关部门合力编制旅游商品产业规划,制定旅游产品促进政策,从设计单位、生产基地、销售企业、经营环境和行业组织等方面大力培育旅游商品发展的市场主体。
在开放的条件下,创新是旅游商品发展的动力所在。要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推动创新,开通旅游商品开发的多方面融资渠道,构建旅游商品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支撑,营造旅游商品销售的多形式服务模式。
改革、创新解决海南旅游商品有物可购问题,诚信体系建设解决消费者敢购和乐购问题。推进海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方面的标准化,建立旅游商品营销人员培训和认证制度,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的监管系统,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将其作为旅游商品经营的基础条件,是海南旅游商品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借助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通过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凝聚内外发展动力,海南旅游商品发展可以摆脱弱势,旅游商品产业可以喷薄而出。
(作者系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