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功,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体制创新的结果,而忽视了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带来的直接影响。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定是大国发展战略合乎实情的决策及其成功的实施。
当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尚未明确、改革尚未展开时,1980年邓小平会见日本客人,首次提出了被后来称之为“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之后经过补充、完善和论证,“三步走”国家发展战略日臻成熟。战略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战略目标是从1980年到20世纪末,前十年翻一番;后十年再翻一番;到21世纪中叶,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重点是能源、交通、教育、科技。战略布局是先从沿海开始,从经济特区开始,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重大措施是体制改革、招商引资、建立经济特区等。“三步走”战略把经济发达国家作为赶超目标,其战略范式是非均衡性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东剧变造成世界性动荡及对中国的冲击,90年代末又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幸运的是,“三步走”战略内在地具有应对危机的要素构件,尽管按照确定的基本小康社会指标衡量,个别农村指标完成并不非常理想,但该战略实施在总体上是成功的。与此同时,“三步走”战略也还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补充。
1999年,江泽民提出了两个补充性战略:其一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二为“走出去”战略。前者涉及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已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让后进的地区和人群也富起来的问题,故西部大开发还是“三步走”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后者已经含有一定的创新性,针对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总体上已从短缺转向相对过剩的状况因应而生。“走出去”战略为现在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预先埋下了伏笔。
进入21世纪之后,2003年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理念和方针。即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五个关系统筹”(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国内外之间)。科学发展观战略是对“三步走”战略的全面深化和国际化,尤其是直接引入国际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纳国际社会有关概念——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与欢迎。科学发展观战略继承了“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内容,继续把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但是开始强调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而之前的战略更加强调的是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三到五年上一个大台阶。科学发展观战略强调综合平衡地发展,这意味着试图把“三步走”国家战略从非均衡性引向均衡性战略范式。
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战略正在推行之中,时代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从中国梦提出开始,到“两个百年”的目标明确,再到建立“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具有习近平主席烙印的国家发展战略日益清晰。“两个百年”目标,即建党百年(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百年(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阐释,应当说还是没有离开“三步走”的框架。唯有“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包含了崭新的战略思考和构思。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咄咄逼人的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自去年8月提出,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战略提出者习近平主席频繁出访沿路国家,这个战略正在如火如荼的实施之中。目前进入实质性推进的项目有自贸区设立、陆上铁路和管道铺设、人民币贸易结算等。对于战略研究者而言,一方面需要严密关注战略实践的推进情况,另一方面需要超前思考战略的前瞻性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推行可能遇到以下问题。第一,“一带一路”地域空间上拉得很长,如何按照经济分工原则定位进行分段和整合,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第二,“一带一路”经过的众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有远有近、有好有坏,这需要额外付出外交上的努力。因此,配合经济战略,还需要有一个明晰的外交战略。第三,如何发挥民间和市场力量的积极作用?古代中国的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有官方开拓者如张骞、班超、郑和的功劳,属国家有意为之,但实际上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是商人贸易往来的自然结果,离不开民间与市场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有赖于沿路国家民间和市场的力量。第四,如何兼顾与其他经济区域的关系?在“一带一路”之外,依然存在与中国国家重大经济利益相关的地区空间,而且前者的利益有同有异。因此,应当有一个更高的战略构想来平衡和驾驭各个方向的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杨青平
我们熟悉中成药,不熟悉欧美现代草药制剂。那就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是单味草药制剂,德国生产的治疗抑郁症的药,叫“路优泰”,是圣约翰草提取物。圣约翰草是世界性植物,在我国叫贯叶金丝桃,是一种中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心胸郁闷,这些症状就属于抑郁症。但是路优泰疗效更好,因为它是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剂量大。
第二个是复方制剂,也是德国生产的,治疗脑血管硬化和冠心病的,叫“星瑙灵片”,是欧洲山楂花、南美锯叶棕、大蒜、大黄、白头翁(草本植物)、毒芹(野芹菜)、石松子(石松的种子般的孢子)、山金车花(北美植物)等8种植物的提取物,每一种提取物在人体内各有作用的靶标。如果吃这8种植物或者煎服,因为胃肠容量有限,吃进去的有效成分的剂量肯定不足,而吃进去的其他有机分子或有几百种,则都是无效成分,甚至干扰有效成分。这就是中成药与现代草药制剂的差别。
路优泰、星瑙灵片已在我国销售,都是“药”字号,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可以查到。还可查到几十种欧美生产的“药”字号草药制剂。在欧美,这样的草药制剂有几百种,单产、销量都很大,超过中成药。销量大是因为疗效确切,而且入医保。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也生产这样的草药制剂。
中成药出口欧美只能做保健品,欧美草药制剂出口中国却是“药”字号,因为人家做了理化、微生物、药理、毒理、临床等试验。
我国中医药界有些专家,总拿中药的“君臣佐使”复方理论,批判西方针对单味药单一成分的试验审批制度不符合中药药理,所以我有意举了德国星瑙灵片这个8味药的复方草药制剂的例子,仅举单味药制剂路优泰说服力不够。
“君臣佐使”复方可否减味呢?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美国西奈山医学院教授李秀敏在美国治哮喘,按现代医学药理,将传统的14味药减为3味药,疗效却更好,并且好于西药。这为中药减味、提取有效成分、走现代制药之路提供了案例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传统草药的健康作用,但是也鼓励传统草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早在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就要求成员国:对传统草药进行广泛鉴定、评价,用现代技术制定适当标准,生产上采用药品质量管理强制标准。1989年,世卫组织召开第5届国际药政会议,专题讨论传统草药缺乏质量、安全、管理等标准的问题。
中药现代化是历史趋势,应与时俱进,岂能故步自封而千年不变?
全省服务业发展攻坚视频大会吹响了我省服务业攻坚战的冲锋号。同时,也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在成为长吉图快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点。
第一,努力加快基础配套建设。一是以城市化建设推动长春、吉林、珲春等沿线节点城市释放带动效应。将重点转移到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信息化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上,全面推进长吉图产业带建设,促进汽车、石化、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整合,加快形成长吉图经济圈,提高长春市和吉林市腹地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铁路路网建设。推进长春东北亚国际物流产业园区铁路场站的开工,提高珲春至俄罗斯卡梅绍娃亚铁路运输能力和东北亚铁路珲春场站换装能力,提升与俄、朝对应口岸的衔接和配合,完善口岸的设施条件,确保口岸双向物流畅通;三是加快速公路体系构建。完成珲春-扎鲁比诺高速公路建设,改善珲春、图们至朝鲜罗津港的公路等级,进一步完善长春、吉林的陆路交通枢纽功能;四是加快航空港建设。长春机场扩建和延吉新机场的建设项目要加快推进,规划机场保税物流中心、快件监管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长春机场在东北亚地区干线机场地位。
第二,努力促进产业链建设。长吉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也在于产业链条的完善,所以,促进长春市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吉林市的化工、食品加工,延边州的民族特色食品、长白山特色产业的发展及其整个供应体系的稳步提升,将起到对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基础性支撑作用。
第三,努力提升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强长吉图现代物流业标准化建设,对提高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完善标准,提高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以A级物流企业评定和国家物流示范园区申报为平台,推动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从传统仓储运输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并以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服务两个维度来统筹标准化建设,让供应链思想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发展。
第四,努力开展大数据建设。结合基础物流统计所建立的数据库,扎实做好长吉图地区现代物流大数据系统建设,通过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可视、可感知、可调节的智能化的大数据系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详实、准确、共享的信息平台。扎实做好大数据分析,是长吉图陆海、铁海联运航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第五,努力完善政策保障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根据“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多,“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少的产业特点,引导奖励大型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使其在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发展。要完善优化政策环境,优化政策体系,通过建设物流服务窗口,方便企业办事,推动制度创新,强化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简政放权、规范审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应着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监管机制,帮助相关产业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利用相关政策促进制造业创新与现代物流业创新相融合,科技创新与现代物流业相融合,金融创新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
第六,努力推进人才战略建设。立足长吉图区域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和重点项目建设实际,合理规划发展布局,积极培育创新型团队,搭建校企协作平台,推进成立吉林物流装备技术学院和长吉图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以政府部门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互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长吉图区域内人才的开发力度,培养出更多“土生土长”的优秀人才与技术骨干,持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作者系吉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
列车的轰鸣声、车轮和钢轨碰撞发出的喀嚓声,恰似古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穿越千年。忙碌穿梭的中欧货运班列,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续写新时代中西方友好交流、互联互通的精彩新篇。(6月7日 人民网)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与邻近各国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和桥梁,以铁路运输为主要依托,现已开行了多个城市多批次的国际货物班列。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博鳌亚洲论坛和“一带一路”论坛的召开,现代物流业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发展现代物流可以集聚大量的商流和人流,推动经济贸易的投资合作,同时可以在更大地范围内促进国内外产业的对接及整合,打开国际交流合作新形势,实现双赢新局面,促使现代物流走向新高度。
众所周知,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现代物流将有利于整合要素市场、重整产业链、发展集聚集群、创新商业运营模式,促进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带动现代物流的发展。“一带一路”增加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物流沟通,推动了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是“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的发展对现代物流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现代物流的发展则决定着内陆及中亚、东亚等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政策的速度和水平,影响着“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效果。
常言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带一路”下的国际货运班列除了拥有现代货运深化改革的成就,也因为有着安全快速、运量大、运输成本低以及政府大力支持的强大优势,国际货运贸易的往来,不仅促进了沿线各地物资的流通,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拉动了内需。国际货运班列正是铁路货运改革后的一个缩影,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步。“一带一路”政策旨在促进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而现代物流通过对各个产业链进行连接与整合,从而促进各国产业之间的发展及整合,因而现代物流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与现代物流是相辅相承共同成长的好“伙伴”,愿两者未来的发展更能为国家乃至国际带来精彩的“烟火”灿烂!
经济新常态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和运行轨迹,特别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对市场争夺更为激烈。四川地处内陆盆地,不沿边不靠海,以现代物流为切入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四川全面提升对接世界市场能力,全面提高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一、现代物流是四川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一步
这是把握“九个趋势性变化”,提升四川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的迫切需要。以现代物流为切入点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加快要素市场整合,加速产业链重整、商业模式创新和集聚集群发展,形成四川参与全球分工的新优势。
这是立足“六个基本判断”,践行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现实需要。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在更大范围推动境内外产业链对接整合,加快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是四川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突破口。
这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的基础支撑。四川相对沿边沿海地区,更需借助国家战略,加快融入国际物流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努力形成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模式,拓展新空间。
二、以航空物流为战略支点,跨越式融入国际物流体系
四川以物流为切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充分发挥航空物流的战略支点作用。四川要提高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克服不沿海不沿边的局限,需要充分发挥航空物流的杠杆作用,跨越式融入国际物流体系,更好激活潜在优势,放大现实优势,增创新优势。
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为航空物流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空间。随着我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入、柔性生产的普及,对物流结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航空物流以其快速、高效、优质的特点将在整合优化公路、铁路、水运物流方式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四川发挥西部“领头羊”的作用,须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为跨越式融入国际物流体系提供支撑。截至201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3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1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977公里,均居西部第一。全省有民航机场13个,双流机场开通国际航线78条。需要在进一步充分论证基础上,在我省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为支撑的空中丝绸之路枢纽体系,联动推进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和港口物流建设。
三、以物流为纽带,推进“一带一路”产业融合发展
在基础支撑上,练好“基本功”,加快形成物流核心竞争力。硬件设施完善,需要在全球产业布局再调整背景下,顺应经济流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物流功能。软件配套建设,需要围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电商与现代物流同步扩大覆盖范围,着力打通“互联网+”最后一公里。
在战略突破上,下好“先手棋”,务实推动经贸合作。建议以物流为先导、以市场为需求,认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禀赋和发展诉求,找准我省与相关国家在能源资源和产业发展上的契合点,提出能够有所作为的重点合作国家和投资领域。
在功能布局上,打好“组合拳”,努力形成优势特色。建议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产业布局转变。以成都为核心,依托川南、川东、川北、川西、川中、攀西物流中心城市,沿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构建沿线特色产业走廊。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打造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增强我省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战略,科学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抓好统筹规划,“优化一核、发展多极”,构建多极现代物流体系。优化一核,即强化成都作为全球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全省物流主枢纽的地位,利用成都交通主枢纽优势、特大城市的经济优势和天府新区及新机场规划建设等,全面推进成都核心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多极,即以融入北丝绸之路为重点发展川北、川东物流增长极,以融入南丝绸之中为重点发展川中、攀西物流增长极,以融入长江经济带为重点发展川南物流增长极,形成连接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重要物流节点的全省物流网络体系。
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物流一体化进程。紧紧围绕融入国际物流体系畅通物流通道,加快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铁路物流枢纽、公路物流枢纽、长江上游港航物流中心、网络化的管道运输体系和口岸服务体系,实现与国际物流体系的深度整合。加快推进国际物流服务平台、物流大数据中心、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商孵化平台等建设。加快区域物流城乡配送一体化进程,大力实施联动工程。
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重点企业,招引国内外有影响的物流龙头企业来川发展,支持其发挥协同整合、延伸服务的作用,加速物流业集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功能、完备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鼓励并支持省内物流重点联系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
(作者系遂宁市委副书记兼船山区委书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需要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在国际上,我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国际事务和规则制定上拥有相应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目前的国际规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制定的,主要服务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和需求。现在,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要中国承担更大的义务,就应给予中国更大的发言权,对此国际上已有共识。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通过了增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份额和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但美国国会至今仍在阻挠改革方案的落实。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与太平洋周边国家之间,不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就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但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并没有邀请中国参加。这明显是美国想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确保美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拿一个战国时代的例子来作比喻的话,美国是想采取合纵的策略来制约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但是,美国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帮助有多少呢?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亟须消除基础设施瓶颈来发展经济,对此美国是了解的。它在2011年推出重返亚太战略时,提出以“新丝绸之路”连接阿富汗与南亚、中亚国家和“印太经济走廊”计划。但是,这些计划直到目前未见任何具体行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个自东向西横跨亚洲、直达非洲和欧洲的地区发展合作框架,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以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为此,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受到广泛欢迎。亚投行有5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除美、日、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许多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
“一带一路”建设以推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为目的。中国现在有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展望未来,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可能继续增加,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一带一路”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不仅如此,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以及国际产能合作,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验表明,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哪个国家就能实现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进入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国家行列。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时,其制造业雇佣人数规模是970万人。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时,其制造业雇佣人数总体规模是530万人。中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是1.25亿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可以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大大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国家的响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会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助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梦想。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发达国家带来梦寐以求的巨大市场。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维护某个或某一小部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展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愿景。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