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白津夫,现任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参加并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共40余项,发表各类研究成果300多篇(部),共获各类奖励30余项。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代,“一带一路”正在从愿景走向行动,而且“一带一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不可能再去复制已有的发展方式。同样,仅仅靠传统金融业不能完全满足“一带一路”的需求,事实上,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对新金融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我强调用现代金融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创新发展,现代金融越来越丰富,比如绿色金融、共享金融、金融协同、互联网金融等等,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青海来讲,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绿色生态优势。要发挥得更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青海省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是参与“一带一路”的主题,这种深度的融入恰恰是要发挥出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金融的强有力支撑来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金融支撑要突出青海的优势,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来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让工作在成都的邢先生体验了自驾回家过年的惬意。“腊月二十八,我只用了七八个小时就从成都回到了天水老家,呆了四天,正月初二,就又返回成都,既能阖家欢乐,又有充足的时间会会朋友。现在路好了,我每年都开着车回来好几趟,老家有事也不着急喽。”他接着不无感慨地说:“前几年,回一趟家可真不易,开车要走十七八个小时,中途还得休息一晚。”仅今年春节长假,我省就为163万余辆的小客车减免了通行费。路好了,像邢先生这样喜欢选择自驾出行探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快速便捷的高速大通道的建设,在带动建材、能源等相关领域和配套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省际间的时空距离,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立足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与全国相比,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对此,甘肃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紧抓“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从2015年开始,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三大突破,彻底打破交通瓶颈制约。
在“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过程中,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十三五”启动之年,又将启动哪些重大项目?记者就此采访了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繁己。
记者:过去的“十二五”,对于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而言,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有目共睹。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机场、农村公路建设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这其中离不开“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强力推进。请您谈谈“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以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取得的成效。
王繁己:甘肃就像一块吉祥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又犹如一条美丽的丝带,将古老的东方与广袤的西域紧紧牵连。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一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黄金段。
总体来说,“十二五”期的交通运输发展,不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在服务精准扶贫脱贫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公路建设如火如荼,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民航业快速发展,“6873”交通突破行动成效初显。
有这样一组数据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十二五”时期,全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488亿元,是“十一五”的2.95倍;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60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4万公里,比“十一五”增加2.12万公里;原有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全省14个市、州政府驻地实现了以高速公路贯通,86个县、区政府驻地实现了以二级及以上公路贯通;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突破22亿人次和22亿吨;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8%、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11%,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334公里,总运营里程达到4245公里。
尤其是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五年来,全省共建成乡镇通畅工程1936公里,解决了51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实现了所有乡镇以沥青(水泥)路贯通;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4.2万公里,解决了7083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实施国有农(林)场公路1732公里,全省建制村通畅率达到82%,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25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交通扶贫攻坚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
借助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东风,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保持高速增长,4个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国家2015年交通重点开工项目,7个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国家2016年25个交通重点开工项目,9个公路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徽县至两当公路项目纳入财政部第二批高速公路PPP示范项目。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2航站楼投运,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仅用6个月建成,实现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零距离换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增幅居全国省会机场之首。陇南成州机场进展顺利,庆阳机场扩建工程完工,敦煌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启动实施。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敦煌至肃北段、天水至平凉铁路开通运营,宝鸡至兰州、兰州至重庆客运专线、干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记者: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省交通运输事业下一步的发展,尤其是为实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您谈谈在“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公路建设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克服和解决?
王繁己:从取得的成效来看,“6873”交通突破行动符合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是稳增长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行动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公路建设方面,比如项目前期工作环节多、周期长、审批慢,工作滞后;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完善,公路PPP模式推进不深入;建设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等,都成为制约公路项目及时落地和有序推进的“瓶颈”。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实事求是,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市场的力量、合作的方式、法治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针对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的问题,着力优化简化审批办理流程。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明确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平行推进、交叉办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大优化简化了办理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按照“急事特办”和“超常规不超程序”原则,省编办、省深改办、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全省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权限的通知》,有力加快了项目落地进程。省政府17个相关部门和全省14个市、州政府主动作为,迅速落实,结合工作职能和地方实际制定方案,靠实目标责任,挂图作战,并行工作,压茬推进。
针对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省、市、县财政资金通过转移支付、预算安排、地方政府债券等,加大对公益性交通建设项目的资本金补助。发挥各级各类交通投融资实体的作用,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交通投融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省政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甘肃丝绸之路交通发展基金,成为目前国内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的规模最大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甘肃交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与中国邮储银行合作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甘肃公路建设基金。同时大力推行“BOT(建设-经营-转让)+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积极探索“PPP(公私合作制)”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有效扩大社会资金投入规模。
针对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实的问题,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事权责任。破除惯性思维和依赖思想,坚持建设管理、协调推进、职能部门“三个事权责任不能变”,做到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不积压问题,切实把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刚刚闭幕的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刘伟平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将继续全面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在“十三五”启动之年,全省将如何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开局起步,完成好全年公路交通运输各项任务?
王繁己:“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这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6873”交通突破行动既是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重大行动举措。
今年全省公路交通运输工作将从七个方面发力:
一是通道要更加通达。深入研究和制定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强化进度目标责任,抢抓进度,形成全路段开工、大规模建设的局面;不遗余力地打通公路通道,加快建设国家高速(一级)公路、省级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普通省道等项目,力争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建成二级公路2000公里。
二是衔接要更加顺畅。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综合客运枢纽、天水综合高铁枢纽等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零换乘;以科学规划为统领,整合优化运输要素布局结构,加快建设兰州国际港务区(兰州东川物流园)、中川空港物流园等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力争建成兰州货运西站项目,带动物流业发展。
三是服务要更加舒畅。不断提升路网运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各乡镇统一规范设置交通运输管理所;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突发事件条件下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运输。
四是扶贫要更加精准。充实完善全省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集中力量建设“幸福小康路”,突出重点建设“康庄大道”,创新发展“特色致富路”,着力推动“对外开放路”,年底建成通畅工程1.5万公里,全省95%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基础、做好引领。
五是带动要更加明显。积极推进连接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公路建设;按照“互联网+机场+制造+运营”的思路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加快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张掖)国际通用航空展;按照“互联网+基地+租赁+制造”的思路,大力发展房车产业,开工建设第一批示范性房车露营地,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房车展。
六是改革要更加深入。着眼全省骨干公路网络不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不健全、交通发展方式不集约等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不足问题,聚焦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功夫调结构、补短板、攻难点、激活力、拓业态,着力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大力推进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需求。
七是为民要更加务实。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导向,全力办好惠及民生的10件实事: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全省建制村基本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全省高速公路ETC用户突破80万;全省完成450个“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全省实施5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省建成旅游公路1000公里;全省所有县区实现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全覆盖;全省建成各类邮政、快递服务网点3000个;全省省级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成投入运行。
记者:您刚才提到,“6873”交通突破行动既是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重大行动举措。按照既定目标,到2020年,全省将会构筑起一张怎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王繁己:“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合理布局交通项目和建设资源,统筹推进全省交通干线和“毛细血管”建设,切实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步伐,支撑和助推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公路6.3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或水泥路、省际出口公路畅通、口岸公路
畅通,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实现“公路畅通”;建成铁路34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000公里以上,市州铁路覆盖率达到100%,县区铁路覆盖率达到69%,高速铁路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市州高速铁路网覆盖率达到71.4%,实现“铁路连通”;新建成4个民用机场,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2个,甘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航线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商贸城市航线直通,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85%,实现“航路广通”。
届时,全省交通运输业将完成“三个全面”升级。即交通运输骨干网络全面形成。全省国家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主骨架全面建成,各市州、所有县区以高速公路连通,主要省级出口畅通,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走廊实现畅通,甘肃在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中的通道功能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以兰州中川机场为中心,通达国际、直通省会、连接市州的空中交通网络趋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承东启西、互联互通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际对接中亚、西亚和蒙古国,国内连接中原和东部沿海地区、沟通西北西南,省内通达城乡,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国际性的立体化、开放式综合交通运输骨干网络全面形成。交通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在促进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宽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服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全面提升。交通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全面增强。交通对拉动工业经济投资、提升商贸旅游水平及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等方面的保障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交通网络对促进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平台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全面增强,交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交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从根本上突破。
本刊讯(记者 潘明丽)5月20日,螳川讲坛邀请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院长李严峰教授,作题为“‘一带一路’与云南现代物流发展”的讲座。
李教授从物流的角度,阐释了“一路一带”战略提出的背景、重要意义,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的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与对比,提出了我国物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李教授指出,云南物流业还存在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应急物流不完善、商贸物流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运输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唯有目标明确、脚踏实地、扬长避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走向新的腾飞。李教授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度的信息思考,角度新颖的阐释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本报讯昨天,我市举行“一带一路”农业发展机遇论坛,20多名来自“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的专家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把脉。
专家们根据所在行业经验以及先进的发展理念,从农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各自独到的建议,为我市农业发展“走出去”,促进越来越多“中国镇江元素”融入全球化发展战略起到理论引领作用。(周迎)
本报讯昨天,“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组成员走进我市辖区的农业园区,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情况,并就我市如何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建议。
当日上午,在丹徒世业先锋村四季春农业园,论坛组成员对园区的空中草莓种植技术给予了肯定。“这是我们新上的循环加热系统。”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指着高高架起的草莓种植畦中浅埋的一条水管,向论坛组成员介绍。这套在全国刚刚推广的调节土壤温度的技术,可以保障草莓产量均衡上市和品质的提高。
随后,一行人来到句容茅山镇丁庄,听取了丁庄万亩葡萄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介绍,就葡萄酵素、葡萄籽油和桑葚酒等农产品深加工品现场进行了了解。
在下午的“一带一路”农业发展机遇论坛会中,论坛组成员在听取市农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我市农业发展现代化的成果和规划介绍后,建议我市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架下,立足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品牌。(顾宗侠)
本报讯(记者屈芳)6月28日下午,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端座谈会在郑举行,30多名来自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全球物流百强、中国物流百强等的中外业界大咖集聚一堂,共谋发展大计,共议合作共赢。
省长陈润儿主持会议,代表省委、省政府热切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他强调,河南发展现代物流优势突出、基础良好、机遇难得,下一步将以发展多式联运为着力点,聚焦航空、冷链、电商、快递等特色物流,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
座谈会气氛热烈,美国美冷、德国敦豪、卢森堡货航、双汇集团、京东集团、苏宁云商等十余家企业有关负责人纷纷发言、建言献策,现场频频出现“抢话筒”现象。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陈润儿指出,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全省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取得了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物流平台不断完善、多式联运加快推进的良好成效。但同时也清醒认识到,河南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短板,突出体现在物流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强,物流服务供给水平还不高,多式联运配套衔接还不畅。
陈润儿强调,新形势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实施国家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现实选择。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河南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有条件;平台支撑有力、物流企业集聚、特色物流领先,有基础;依托“一带一路”中河南承东启西优势、河南自贸试验区制度优势,有机遇。河南将不负使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抓好综合枢纽场站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贸易口岸功能提升。二是大力推进创新,包括标准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尤其要在加强标准实施、提高物流业标准化程度上尽快突破。三是培育优势产业,结合河南产业结构、基础条件和发展规划,优先做强做大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四是壮大市场主体,既要着眼本土龙头企业的培育,(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又要注重外部大型企业的引进,发挥好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协同多式联运,实现空、铁、公、海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保障产品质量、满足便捷服务、提高运输效率。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现代国际物流中心是一个大战略、大课题、大文章,必须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良好氛围。”陈润儿最后寄语在座嘉宾:把握机遇、布局中原、投资兴业、共享红利。河南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便捷的服务,为大家创造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在豫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翁杰明,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副省长舒庆出席座谈会。③5
本报讯(记者 母家亮)5月18日,世界500强企业海航集团旗下的大型物流产业控股集团——海航现代物流集团将在西安正式揭牌成立。该集团定位为全球现代物流产业控股集团,管理成员企业逾40家,总资产超过1800亿元。海航现代物流集团的成立运营,呼应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孟菲斯”的战略构想,必将为发展我省临空经济、打造“一带一路”航空物流枢纽作出重要贡献,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据悉,海航现代物流将围绕航空货运、机场管理、仓储物流、物流金服、智慧物流等业态,专注于构建高价值产业的全球供应链枢纽,为客户提供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云端系统优化等一体化的“物流4.0”服务。
目前,海航现代物流集团已于4月份先后开通“上海浦东-西安-阿姆斯特丹-西安”“西安-上海浦东-安克雷奇-芝加哥”2条货运航线,运营一个多月以来,累计运送货物1367吨,将原来需要96个小时才能抵达西安的国际物流周期缩短为30个小时。后期,海航现代物流还将以西安为全球货运航网中心枢纽点,借助波音747、777大型全货机,打造全球主要骨干航线,借助737、767等中小型全货机,开拓各区域航空货运支线网络。同时,海航在我省的布局进入快车道:长安航空正式开通运营、海航西安基地正在紧张施工、长安航空旅游集团成立运行。一个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助推陕西发展的千亿级规模的现代物流集团,已经扬帆启航!
本报讯(记者 吕华)8月31日下午,市长董军前往国际港务区调研稳投资促发展工作。他强调,要坚持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立足国际陆港,服务“一带一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发展,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作贡献。
董军一行首先来到华南城五金机电E区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情况。看到施工正在紧张进行,已有75栋建筑主体封顶,他叮嘱相关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继续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随后,董军又来到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了解了企业运营情况,他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电商企业跨区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区域电商产业聚集发展。
最后,董军来到陕西国家广告产业园(一期)项目工地,该项目采用边建设、边经营的发展方式,目前进展良好,他嘱咐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加快建设进度,做好施工保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听取了国际港务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后,董军指出,西安国际港务区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格局,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西安港”的辐射聚集能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董军强调,国际港务区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立足国际陆港,服务“一带一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发展。要始终坚持战略思维、世界眼光,抓住国家加强改进口岸工作、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等政策利好,全力以赴建好“西安港”,将国际港务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西部物流集散地。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力争在自贸区申报等方面有所作为。要积极研究“长安号”的市场化运作,保障常态化运行。
市领导岳华峰、韩松,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本报讯 (记者 梁璠) 8月31日下午,市长董军前往国际港务区调研稳投资促发展工作。他强调,要坚持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立足国际陆港,服务“一带一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发展,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作贡献。
董军一行首先来到华南城五金机电E区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情况。看到施工正在紧张进行,已有75栋建筑主体封顶,他叮嘱相关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继续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随后,董军又来到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了解了企业运营情况,他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电商企业跨区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区域电商产业聚集发展。
最后,董军来到陕西国家广告产业园(一期)项目工地,该项目采用边建设、边经营的发展方式,目前进展良好,他嘱咐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加快建设进度,做好施工保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听取了国际港务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后,董军指出,西安国际港务区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格局,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西安港”的辐射聚集能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董军强调,国际港务区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立足国际陆港,服务“一带一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发展。要始终坚持战略思维、世界眼光,抓住国家加强改进口岸工作、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等政策利好,全力以赴建好“西安港”,将国际港务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西部物流集散地。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力争在自贸区申报等方面有所作为。要积极研究“长安号”的市场化运作,保障常态化运行。
市领导岳华峰、韩松,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