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音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印刷术的应用看媒介演进对教育的影响:技术向度的中国教育史考察之二
作者: 王伦信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书院  科举  宋代  媒介  印刷术 
描述:考察印刷术推广前后教育的变化,不难发现:印刷术普遍应用于大众传播特别是教育材料的复制,成为北宋初年书院勃兴的契机,也带来了教育的相对普及。书籍的广泛流通也引导了士人读书习惯的改变,泛观博览读书风气普遍流行,鉴于纠正其偏差,强调专精成为宋人论读书方法的一项要旨。通过印制试题等方式,印刷术也直接应用于科举考试,有利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张。大量的科场时文甚至习作被印制出版,成为考生模仿和科场剽窃的对象,在教育成为科举附庸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撲克暗藏天文曆法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據劉啟樂介紹,撲克牌並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娛樂工具,還與與天文曆法有著緊密聯繫。一套撲克牌由54張組成。兩張大小王牌是太陽和月亮的象徵;黑紅梅方用了黑色和紅色兩種顏色,象徵著白天和黑夜;黑桃、紅心、梅花和方塊四種花色則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由13張牌組成,則是告知我們每個季節裡是由7
全文:

據劉啟樂介紹,撲克牌並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娛樂工具,還與與天文曆法有著緊密聯繫。

一套撲克牌由54張組成。兩張大小王牌是太陽和月亮的象徵;黑紅梅方用了黑色和紅色兩種顏色,象徵著白天和黑夜;黑桃、紅心、梅花和方塊四種花色則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每種花色由13張牌組成,則是告知我們每個季節裡是由7天為一周的13個星期;如此每種圖案所有的點加起來是91點,表示每個季節為91天;四種圖案的91點加起來,再加小王的一個點,總數正好是365天,這是陽曆平年一年的天數,如果再加大王的一個點,就是閏年的天數了。

存在著如此縝密的玄機,是撲克牌漫長發展過程中人們在娛樂中智慧的凝聚。

天文历法与文艺百家
作者: 刘明武  来源:美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天文历法与文艺百家
成语和古代天文历法
作者: 薛吉辰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成语和古代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与文艺百家
作者:暂无 来源:科教创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天文历法与文艺百家
成语和古代天文历法
作者: 薛吉辰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恒星  天文历法  天空  行星  演化  成语  古代天文学 
描述: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的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即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怠。“日中必彗”是说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将东西拿出来晒,比喻做事要抓紧良机。“日中则昃”常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日昃忘食”形容专心致志,
天文历法谚语与住宅建设
作者: 褚良才  来源:楼市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文历法  民间神话传说  中国民俗学  立春日  风水文化  节气日  十二生肖  农历  谚语  住宅建设 
描述:中国民俗学中有十二生肖之说,2008年正是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的"鼠年"。古往今来,对每一个生肖年都会有不同的民间神话传说,比如:2008年至2009年的这一年中,由于年头年尾的两个"立春"节气都不在农历戊子年之中,(2008年的立春是2月4日,而春节是2月7
哈萨克族的信仰和天文历法
作者: 布尔力克·那吾肯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哈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哈萨克族的信仰和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谚语与住宅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楼市·居住房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天文历法谚语与住宅建设
大汶口文化遗存与远古天文历法试探
作者: 王先胜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文历法  大汶口文化  文献  考古材料  考古纹饰学 
描述:本文运用考古纹饰学方法,以大汶口文化遗存(包括彩陶纹饰及其他陶器装饰、器物刻画、墓葬器物组合等资料)为据,探讨大汶口时期中国古人在天文历法方面达到的成就和高度。认为在五六千年前,太极八卦六十四卦、阴阳五行十月历、河图洛书、二十八宿、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天文历法及易学易数的基本知识和知识体系不仅完整地存在于大汶口文化,而且应该为大汶口人非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着。而这与古代文献尤其是神话和传说资料基本吻合。同时作者还认为文献的记载、传承功能非常有限,不必用古代文献、文字资料去框定史前研究、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