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成了海南旅游的黄金季节。资料图片
2月16日,中央电视台《24小时》、《东方时空》假日观察曝光海南旅游高回扣背后利益链,潜水回扣给导游,又一次将海南“宰客”推向风浪尖口。
海南“宰客”事件回顾
2012年春节期间,岛城海南突然“声名鹊起”。然而让这个国际旅游岛名声远扬的,并不是那里独特的热带风情和风景,更多的则是景区、餐馆宰客、导游甩客、强制购物等恶劣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三亚市委市政府一则旅游案件零投诉的《声明》,更将这个旅游大省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海南旅游宰客现象由来已久,也屡见报端,当地政府也多次表态要下狠心整顿。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政府整治的收效甚微,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日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通过参团旅游,不仅亲身体验到低价旅游团背后的“高消费”内幕,而且亲耳聆听到“宰客导游”及“宰客旅行社”面临的生存困境与无奈。
2012年7月6日,海南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会在海口召开。海南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在会上怒斥无良导游,同时认为旅游委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对此他表示要自我检讨,并坦承自己“不称职”。
从陆志远的怒斥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由“无良导游”而起。但导游们为何偏偏在海南就变成屡教不改的“无良”呢?
政府监管的短板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从根源上彻底杜绝“无良导游”的滋生?又如何将“无良导游”教育和规范成受人喜爱的好导游?
海南旅游市场变赌场
海南资深导游邬敬民《24小时》栏目中爆出旅游市场变赌场,现在旅游团价这么低,包括导游、旅行社、司机、购物点,甚至相关管理部门都在这里共同赌博,他们把游客作为一种筹码。那么他们在哪里赌博呢?就是在赌场里,这里说的赌场就是购物店,旅游定点购物商店以及价格虚高的自费项目,他们在这里面就通过引导游客消费来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旦游客不消费,不上当,那么他们的赌博就失败了。
导游小王在节目中也爆出:我们每带一个团,相当也是在赌博,我们是在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这个团能不能挣够钱,能挣多少钱,一个得看运气,一个得看自己本事,看我们自己导游带团的技巧。在我没投入这行以前,很羡慕导游这个行业,也很热爱这个行业,因为导游是被成为民间大使,应该是很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一个岗位,但进入这行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甚至一说导游,人家就说导游每一个好东西,老是赚我们的钱,赚取回扣之类的,现在出去,都不愿说我是导游了。
防“宰”需要斗智斗勇
有人调侃,“天涯海角美如画,海南宰客名天下”。海南得天独厚的风景与地理位置,原本是旅游者向往的天堂,却因为屡屡传出“天价”宰客的新闻,让众多旅游者既爱又恨,甚至望而却步。如今,去海南旅游已经成为了很多网友担心的旅程,甚至有网友专门制订了海南旅游防宰攻略以供游客自卫,旅游由一件身心放松的惬意之事,变成了一场需要斗智斗勇竞技之旅,实在有一种有苦难言的苦涩。
近日,有海南资深导游邬敬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导游的角度来说,他最有发言权,“五天四晚,团价在1000元以下都不够成本,有的甚至零团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不让你花钱怎么行?”在海南,行业内有句黑话叫“填坑”。“一米坑’就是每个游客导游要赔100元,也就是说他必须想办法挣出100元才保本。”邬敬民说,“现在甚至有很多‘十米坑’,导游压力大,不玩儿命宰你才怪。”
不管旅行社、景点还是饭店,招揽客源是首要任务,然后再各施其能让游客掏腰包,于是,其中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
“眼里只有钱,就会带着太多的伪善。”邬敬民说,“游客可能觉得,导游都很客气,嘴甜,一见面就拉家常,甚至讲些荤段子拉近距离,服务也很到位。可对有些导游来说,这都是铺垫,真正到了宰游客的时候,那真是往死里整。”按照邬敬民的意思,市场潜规则已经形成,导游也身不由己。
据《河北青年报》报道称,回扣,是谈论三亚旅游避不开的字眼。在三亚旅游圈,几乎每个从业者对能从每个景点、旅社和饭店拿到多少回扣门儿清,其中价格的空间,足以让外人咋舌。“比如新开发的一个景点,政府定价是每人128元,底价你知道是多少?10块钱!”“景点赚钱的办法就是一些附加项目,诱惑或逼着你花钱,更多的是购物。”
潜水行业乱象频发
近几年,潜水备受来海南旅游的游客们推崇,游客们希望亲密接触大海,一探海底奇观,然而在三亚,有多家黑潜水点屡禁不止,他们通过低价、接送等诱人的条件吸引毫不知情的游客去潜水。
“在潜水前,三亚蜈支洲岛潜水的教练不停地推荐价格高达760元的水下摄影,这个价格可比前台标价要高出一倍多,但教练的解释是花760元能拍摄全程影像,之后便听信了教练的话,但观看后的效果却与教练宣传大相径庭。”有网友投诉。
海南潜水行业,种种弊病滋生出的“潜规则”被认为是潜水业的最大内忧。时至今日,“潜规则”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无以复加的地步。有关记者在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是景区的海岛上岛费用竟然比AAAA景区的还要高。业内分析说,一些海岛上调收费标准后,价格虚高,就为提高旅行社的返佣增加了空间,回扣率大大提升,造成不正当竞争。(据凤凰网、中国经济网)
老导游曝海南旅游业零团费内幕
零团费、负团费屡禁不止为哪般?为了抢客源,你不做还有别家做,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带来一个畸形竞争的旅游市场。“海南旅游黑在哪,不用从别的地方看,你就从报价上看就知道了,三天两晚游、五天四晚游只收200元、300元,零团费、负团费为什么会这么普遍,因为这已经是个恶性循环了”。
程灵(化名)在海南做了11年导游,由于家庭原因刚从导游岗位退下来,记者采访她前,曾做了她不少思想工作,程灵担心自己暴露出去,“要是业内人士知道是我说的,那以后我别想出门了!”程灵一度担心记者保密工作不够而拒绝接受采访,但在记者的一再承诺绝对保密之下,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程灵才打开话匣子,向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叙述了海南旅游业内的“潜规则”。
旅行社争相降低报价
成本利润都在游客兜中
程灵说从自己还没从事旅游行业开始,海南的旅游产业便陷入了“零负团费”的泥潭之中,全国各地的组团社在所在地组织游客,然后在根据海南地接社的报价发团,由于一部分旅行社的恶意竞争,压低报价,导致目前海南的旅游业畸形发展。
“为了吸引全国其他地方的组团社发团来海南,一些旅行社把报价压得很低,这就出现了零负团费的现象,如果你要问旅行如何收回成本,如何盈利,那就要靠导游、景点和购物点了”。
据介绍,因为团费的恶意降低,各旅行社只能通过导游的“措施”收回成本、盈利:一、临时增加一些门票价格较高的景点;二、安排客人多进购物点,并游说客人选购特产。“如果你觉得这样根本赚不到什么钱,那就错了,这里面的利润不仅仅是几倍”,程灵说,在游客的旅游线路中,一些景点的门票价格在核定时收取30多元,实际上旅行社交给景点的价格仅为几元甚至几毛钱,此外,导游还会游说游客临时改变线路,前往一些门票价格更高的景点并收取费用。
“那些景点的门票要100多元,实际上导游只需要交给景点几十元,最夸张的是有些基本没有成本的景点和项目,收取游客的费用往往是旅行社交纳费用的十几、二十倍,而且旅行过程中所有的购物点,旅行社都能拿到回扣”,程灵表示,有些购物点是按游客消费给出提成,有些则是按游客人数。
“游客的海鲜餐、风味餐中也有很多猫腻,其中的利润都用来弥补团费的不足了”,程灵说,就因为团费的低廉,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时被要求“费用自理”,因为其中不仅涉及到旅行社的盈利,还关系到导游的收入,所以这些潜规则一环扣一环。
“一些游客愿意玩得尽兴,掏钱旅游息事宁人,一些游客认为不合理,海南旅游则屡遭投诉,一些导游也直接告诉游客,你们拿这么少的钱就想旅游好几天,根本不可能,一定要花钱的”,程灵说,现在全国各地的游客对海南旅游的情况也都清楚,而且海南景点门票价格畸高,与这些行业潜规则也不无关系。
畸形发展要不得
旅游从业者渴望整顿
说到海南相关部门对旅游行业的大力整顿,程灵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说,自己在旅游行业“混”时,也经常经历不断的“检查”,但这些“检查”或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或三分钟热血、不能长效,这也导致许多从业人员认为旅游检查不过是流于表面的一种形式,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闹剧。
“其实所有旅游业人士都知道这是畸形发展,但大家无奈都必须趟这浑水,不然就没有市场,没有客源,所以所有人都希望相关部门能下大力气整顿,彻底把这畸形发展的毒瘤切掉”,程灵说,只要海南旅游市场整体呈现健康的发展趋势,把旅游报价抬高并正常运营旅行团,这样全国各地的组团社也会正常发团给海南,整个产业链条才能顺利成行。
“海南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可以也应该把旅游产业经营好,我们也希望趁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配合相关部门把旅游行业驶向规范的方向”,程灵说。
(据人民网)
海南旅游混乱的根源在哪
冬天来了,海南旅游的黄金季节也来了,海南旅游投诉的高峰也跟着来了,将这些发生在同一地方但不同时间的投诉串起来,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一致的现象,这就是游客们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按程序投诉与等待,都是在按正常程序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不得不借助媒体。媒体一旦披露,领导一旦批示,有关部门这才认真对待起来。
海南从来都是以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旅游是海南天大的事,为了及时处理旅游大事,海南省将旅游管理部门升格,将旅游管理官员升格。遗憾的是,这样的组织措施,并没有使得海南的旅游投诉反应让人满意。有关部门总是要等到事情发酵,等到游客将事情闹大,等到造成恶劣影响,然后才出手治理处罚。去年3月,有权威部门公布全国的旅游投诉,海南居然高居首位。
投诉多了,尤其是有影响的投诉多了,外界就形成了海南旅游环境混乱的不良印象。人们思考,海南旅游混乱的根源在哪里?是导游的素质不高吗?是旅行社的执行能力低下吗?是游客苛求海南吗?是媒体喜欢管多事吗?
归纳这些乱象,人们认为,造成乱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海南旅游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在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游客投诉之后,这些本来应该为游客撑腰的管理部门,却常常角色错位,要么是屁股坐在被投诉的一边,为之解释,为之掩盖,为之辩护,为之拖延。于是,游客忍无可忍了,在互联网时代,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媒体,任何人都可以是记者,关于旅游的投诉一般都会引起众人的同情,事情闹大了,有关部门这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角色,这才雷厉风行,事情这才朝好的方面转化。但是,事倍功半,超高的处理成本,并没有给海南旅游带来正面效应,一次次的投诉积累起来,海南旅游的乱象就这么形成了。
有市场就会有纠纷,有消费就会有投诉。有投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懒政和惰政。海南旅游的混乱现象,不仅要从旅行社抓起,也要从旅游管理部门抓起。没有管不好的旅游,只有不到位的管理,这句格言,用在海南旅游也很合适。(据南海网)
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是海南发展目标。在28日举行的海南省海洋发展战略咨询会上,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在听取了我省海洋发展战略情况、科技兴海工作情况,及我省涉海重大项目情况后,纷纷针对我省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海洋强省”目标,人才战略、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情况提出了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陈敬儒
加快琼州海峡通道建设
中国地质院院士李廷栋说,海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有巨大潜力。他建议加强对海南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海底地形地貌状况和发展旅游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他说,油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基础地质不了解,海底工程就很难进行,所以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旅游质量和科学内涵。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认为,海洋渔业在海南经济中占一定地位,建设海洋强国,应加强对南海资源的调查,挖掘水产养殖的生态服务功能。
中国地质院卢耀如院士建议,对岛屿地质情况调查,如珊瑚、暗礁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快琼州海峡通道建设,多吸收广东等地的先进科技力量。同为中国地质院院士的李延栋建议,加强岛上和南海地区地质调查,将昌江铁矿等具有特殊地质特点的解说词融入旅游文化。此外,他还建议通过人造岛、浮桥等措施扩大三沙市的面积。
吸引优秀成果转化到海南
蓝色经济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海南如何引进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成为了当天院士们讨论的热点。
“海南引进的高端人才不多,能留下开花结果的也不多。”中山大学院士林浩然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南在人才引进方面仍不如广东等地。他说,海南一定要加强引进人才的力度,只有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发挥海南的自然优势。同时,他建议海南重视南繁种业的发展,南繁种业发展了,渔业、农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中科院海洋所院士侯保荣认为,海南人少,环境美,应该多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如大项目立项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成果转化力度,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成果转化到海南来。此外,申请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提高海南的知名度,支持建立实验站。可以在海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示范基地等,建立海南的自身科技投入体系。
把海南建成能源输出大省
海南管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与会不少院士和专家表示,海洋是海南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最大的潜力。
周守为院士建议,要把海南200万平方公里海域开发起来。可设立三沙油气勘探开发公司;永兴岛的建设应是个生态岛、绿色岛、安全岛,建议用液化天然气发电;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的建设,把海南建成能源输出大省。
按国际标准衡量海南环境
“旅游业在海南的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数额,既然叫国际旅游岛,我认为不管是空气、海水、沙滩都要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衡量。”中国环科院孟伟院士说,他觉得,海南应该提高自己的海水水质标准,科技厅应该申请海洋局或环保部的支持,开展海洋环境基准的研究,按照基准的研究来确定海南的环境标准,保护海南的生态,保护海南的海洋,这是非常必要、可行的一件事。
海南美丽的风光吸引很多外地新人来拍婚纱照。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碧海、蓝天、白沙……美丽的热带风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新人来海南拍婚纱照,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促使婚纱摄影行业突飞猛进。海南省婚纱摄影行业协会昨天正式揭牌成立,同时举行了海南省婚纱摄影行业发展研讨会,业界精英聚首共商海南婚纱摄影发展大计。
□本报记者彭桐
通讯员李晓
外地新人来琼拍婚纱照
大海、轮船、沙滩、椰子树、白云构成西海岸美丽迷人的热带风情画面,众多来此拍摄婚纱照的情侣,在椰树下、沙滩上绽放激情,配合摄影师的提示摆出各种动作,尽情展示着爱的甜蜜。
“天气好时,海西海岸每天有一两百对新人拍婚纱照,在三亚湾,拍婚纱照的新人更是随处可见,每天有六七百对。”新成立的省婚纱摄影行业协会首任会长杨铭说,来海南拍婚纱照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从地域上来看,来自北京、上海、东北、四川、重庆、山西的居多。
或成海南旅游增长点
资深摄影导师冯世华为全国数十家婚纱摄影店提供技术指导,他认为,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影响,海南婚纱摄影行业拥有极大发展空间。
杨铭认为,一对新人结婚,至少有两个家庭寄予祝福和支持,其消费层次高于到海南游的平均消费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2万对新人在海南拍婚纱照,以每对新人平均消费4000元计,其市场份额可达5亿元。
“新人从外省乘飞机来海南拍婚纱照,更看重的是这种新奇的体验。从产业链条上来说,新人一般会在举办婚礼前一个月拍婚纱照,中间这段时间,他们如果能留在海南,其消费潜力是引人瞩目的。”杨铭说,婚庆服务如一串项链,婚纱摄影、景区旅游、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如同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如果能够把上述资源打包,有望成为海南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消费者对审美和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用婚纱摄影纽带打包旅游资源,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缺乏高技术人员成瓶颈
杨铭说,以前海南婚纱摄影多为本地客人,自2009年之后,外地客人逐渐增多。可以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促使婚纱摄影行业突飞猛进。目前,在全省各级工商局登记的大中小型婚纱摄影公司、门店近300家,全省还有近400家摄影工作室开展婚纱摄影业务。
“在行业快速发展之时,更要提高服务意识,注重品牌形象。”杨铭认为,成立婚纱摄影行业协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一环。结合国内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省婚纱摄影行业协会将制定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服务措施。杨铭同时表示,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现已成为婚纱摄影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省婚纱摄影行业协会计划设立培训基地,以订单培养为模式,加强对本土摄影人才的培养。
很多游客抱怨,在海南买不到像样的本地旅游纪念品。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不少游客抱怨,在海南看到的旅游纪念品跟内地很多景区的差不多,买不到像样的本地货。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旅游纪念品市场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但真正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只有椰雕、贝壳、岛服、高尔夫用品等,其余的如珍珠、水晶、珊瑚、海洋产品等在国内其它地方都能找到,缺少地域特色。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打造品牌、创新规模、精深制作上多加指导,开发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本报记者 李银
优势
海南旅游商品得天独厚
海南是中国惟一热带岛屿省份,很多物产在中国是独有的、少有的、先有的或者最优的,丰富的物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独特的民俗、民族文化基础,造就了海南旅游商品集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纪念性于一体的休闲产品“基因”,也正是这些诸多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海南旅游商品所具备的鲜明的热带和海岛特色不可“克隆”。
在第二届旅游商品座谈会上,业内人士说,旅游商品不仅仅是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还包括各类旅游装备和旅游用品,涉及到旅游产业从项目开发到游客消费的整个过程,也必将促使旅游商品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产生和旅游产业的拓展而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前景
旅游商品“蛋糕”很大
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相对而言,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却明显滞后。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为40%-50%,而海口尚未达到20%。海南的城市旅游商品如能得到深度开发,市场前景和空间将更大。
海南京润珍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为介绍,仅他们企业,一年在珍珠领域就可以创造人民币2亿多元的效益。未来随着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期项目的投产,市场“蛋糕”会更大。
海南古椰坊工艺品有限公司一位设计师建议,景区可以和工艺企业联合,加大对景区旅游文化产品的投入和开发,这样不仅每一名游客可以买到各景区的特色商品,还可以买到工艺企业的“杰作”,如此一来,旅游景区+地域文化+旅游商品的创新模式就成为市场提供一种改变单一购物点的思路,从而将“小商品大蛋糕”演绎到精致,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尴尬
旅游商品成行业“短腿”
随着旅游业的升温,与旅游相关的酒店、高尔夫、餐饮、汽车等行业发展迅猛。但与火爆的旅游产业相比,近年来旅游商品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中一条滞后的“短腿”,也是“软肋”。
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会长黄辉认为,海南无论是“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还是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目前国际知名的品牌都比较少。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几乎都没有旅游产品研发机构,旅游产品研发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没有形成,除了高尔夫游和三亚的热带滨海度假游之外,能够吸引国际游客的新产品很少。
业内人士指出,海南制售旅游商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年产值太少,多数是小作坊、个体户和个人工作室,市场价格大大超出游客的心理价格;不少企业没有在产品的特色上下功夫,没有专门的设计队伍,现有的旅游商品档次很低,年收入不到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而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缺少个性,在市场上很难立足。要么是低端,要么就是高档的花梨木,两极分化很严重。
陈为认为,大家提起海南的旅游商品感觉低人一等,往往是吃、购、游、玩,而商品推介购物被淡化了。旅游商品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加上对旅游商品的宏观管理不到位与开发旅游商品的综合人才缺乏,已是制约海南旅游商品健康发展的很大障碍。
省旅游商品协会会长余从武调查发现,目前海南的旅游纪念品种类并不少,但真正具有本地特色的只有椰雕、贝壳、岛服、高尔夫用品等,其余的如珍珠、水晶、珊瑚、海洋产品等,在国内其它地方都能找到,甚至是从外地批发过来的,缺少本土特色。此外,本地旅游纪念品的精美程度尚待改良,而且还需考虑是否方便携带等因素。
余从武说:“旅游商品是一个大概念,涵盖内容很广,包括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目前我省的一些旅游商品企业多是做旅游纪念品。海南旅游商品的种类主要有珍珠、沉香、水晶、椰雕、贝壳制品、椰子工艺品、土特产品、黎族服饰工艺品等,缺的是协会和政府齐心向国内外促销,导致旅游商品藏在‘深闺人不知’。”
出路
打造品牌形成规模精深制作
如何解决旅游商品这一“短腿”问题?余从武认为,国外明信片的“小卡片,大产业”现象很值得借鉴。要设计、生产、销售好的旅游商品,企业需要从品牌内涵、文化特色、包装设计、购物环境与服务质量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旅游商品的内在品质。尤其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后,海南旅游商品企业的观念一定要改变,要树立只有企业形成产业规模,才能共同给力影响旅游商品市场的观念。企业的老板们不能急功近利,光考虑眼前的利益。其次,行业要自律,遵守市场规律。再次,海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政府部门也必须出台对旅游企业的扶持政策,在培训相关人才、改变设计、销售力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方面,应该尽快让好的设计方案进入市场,服务市场。
业内人士建议,海南旅游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工信部门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今后也应在打造品牌、创新规模、精深制作上多进行指导,让其放开手脚开发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海南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就会形成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就会让广大游客爱不释手。
本报讯(记者张向华)为褒奖先进,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20日,甘肃常安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优秀员工40余人,赴海南休闲度假。
甘肃常安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此次旅游不仅让员工们领略了自然界的美丽风光,愉悦了心灵,陶冶了情操,还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荣誉感和归宿感,同时也让员工们感受到了企业对他们的关爱之情。
常安置业公司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方向,并不断向水电、生态农业、餐饮、文化等相关行业扩展。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把“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成立了常安职工业余学校,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和职工家属联谊会等业余文体活动,并组织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和集体外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