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明天会更好
———温家宝总理考察海南关于发展旅游的重要讲话在琼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驻海南记者王健生通讯员王赵洵
今年4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海南考察工作。考察调研中,他深入分析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总理殷切希望并提出,海南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努力达到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化祥和的现代旅游标准。”
4月21日,新华社文章《让南海明珠更加璀璨———温家宝总理海南考察工作纪实》发表后,在海南引起巨大反响。当天下午,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省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4月18日至19日在海南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举全省之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全国人民的度假村、世界一流热带海岛度假旅游目的地。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使旅游业成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2007年4月召开的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这次会议同时提出了崭新的发展思路———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在开放主题下的一次改革攻坚,是海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海南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最佳产业形态,既符合省情,也顺乎民意。
2008年3月,国务院函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海南发展旅游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目前,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已基本完成。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有信心和有决心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
“先行试验”———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突破口,海南再一次被国家赋予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神圣使命。
“很欣慰!很鼓舞!”谈到温总理这次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做出的明确指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用简单的6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作为国际旅游岛概念的首创者之一,他目睹了从学者提出概念雏形,再经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大力推行,“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这一全过程。
迟福林说,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发展战略的一颗重要的“棋子”,也是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发展提供先行试验的“试验田”,只有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大胆突破,出成绩、出经验、做贡献,才能不负中央所托,才能真正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建设国际旅游岛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国际化,还代表一种先进文化的方向,一种管理服务的标准,一种以游客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国际游客享受到一流服务的同时,让更多的国内游客享受到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服务。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走高端化发展旅游的道路。建设国际旅游岛更是站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的新起点上做出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旅游产业开放,进而推动全岛开放,最终构建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载体,必须前瞻性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小省也要有大作为、小卒也能顶大车,为国家的开放战略做出海南经济特区应有的贡献。
海南省省长助理、省旅游局局长陆志远说,温总理的重要讲话为海南旅游业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他说,海南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下转第4版)
海南旅游瞄准海洋
本报驻海南记者王赵洵
在近日召开的海南旅游工作会议上,海南省明确提出,今年将突出发展国内旅游,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乡村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和其他特色旅游产品,重点发展滨海度假、热带雨林、高尔夫、邮轮游艇、免税购物、温泉疗养等旅游新业态,用新产品对接新市场,加快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
海洋旅游资源独一无二
海南未来省将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洋观光旅游、海岛旅游、海上运动旅游。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或海岛建立海洋公园,范围涵盖现有珊瑚礁、海洋历史遗迹等海洋自然保护区,适度开发潜水、垂钓、海底观光、海上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打造世界级海洋探奇景观区。加快推进西沙旅游,加快西沙旅游的试运行步伐。
高端旅游产品深入人心
国际岛的建设对海南邮轮游艇业发展带来积极促进。海南省将通过开发入境和出境邮轮旅游产品,推进邮轮母港建设,为邮轮游艇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通关手续,对外省游客从海南乘坐邮轮出境旅游给予优惠政策,简化办证程序;积极引进境外大型邮轮公司在海南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吸引国内大公司在海南设立邮轮公司。重点滨海旅游城市要逐步建设完善游艇基础设施,在主要内河预留旅游航运通道和游艇码头发展空间;完善游艇管理办法,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做好经批准的境外游艇停泊海南的服务工作,培育发展游艇俱乐部。
海南另一高端旅游产品,高尔夫旅游已较为成熟。今年政府及相关企业将在促进高尔夫运动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引进高尔夫装备品牌企业,拉长高尔夫产业链条上下工夫,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高尔夫职业赛、业余赛、巡回赛,培育本土高尔夫赛事品牌。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海南近期将组织编制《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并在全省开展乡村旅游试点工作,促进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还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休闲捕捞、垂钓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结合文明生态村和旅游小镇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古村古镇型、民族村寨型、生态观光型、城郊休憩型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
同时,海南省还要积极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多层次商业零售业态,打造海南“国际购物中心”品牌,积极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多层次商业零售业。目前,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管理办法正在酝酿之中,海南省还将引进奥特莱斯商业模式,提供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建设大型品牌直销购物中心。
海南旅游门户网站开通
本报讯(海南记者站王健生冯华国)由海南省旅游协会和人民网海南视窗联合主办的海南旅游门户网(0898.com)开通仪式日前举行。
据介绍,海南旅游门户网是海南省信息量较大、功能较齐全的旅游服务类门户网站,主要向岛内外广大受众介绍海南旅游业界最新、最权威的新闻资讯,并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服务。
海南省委常委、省宣传部长周文彰说,旅游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决策,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海南旅游门户网是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开通的,网站开办得很及时。
据了解,海南旅游门户网的开通运行,将打破海南现有的旅游网站格局,注入新鲜力量,建成海南旅游最新的综合门户网站,全力为海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服务。
海南旅游界热议:
《中国旅游报》开辟“海南国际旅游岛专版”
本报讯(葛明明赵德旭)2010年7月2日,对于全省上下正在扎实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海南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中国旅游行业的全国主流报纸———《中国旅游报》,正式在海南分印、同步发行,一改过去《中国旅游报》发行到海南需要7天的历史,使海南全省5000多订户能读到当天的《中国旅游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同时,《中国旅游报》正式推出每周一期的“海南国际旅游岛专版”,向全国集中、持续地宣传国际旅游岛建设。这是国家旅游局支持和指导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中国旅游报社进行战略合作的成果,此举在海南引起强烈反响。
“早在年初,我们学校就订阅了100份《中国旅游报》,要求学校领导、老师、各年级学生都要认真阅读,充分利用好这份报纸。”海南省旅游学校校长冯树祝认为,中国旅游业处在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广大旅游院校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适应中国旅游业的新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旅游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时,处在中国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前沿、担负着建设国际旅游岛重任的海南,培育国际化、专业化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中国旅游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滞后,教材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新形势,学生走出校门对现行旅游认知基本为零,毕业生上岗后都要经过再学习、再培训过程。另一方面,学生也深感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断层,“学无用武之地”,就业信心不足,无法与用人单位对话。“从今以后,海南的旅游院校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旅游报》及时了解到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使院校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吻合。”冯树祝高兴地说。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主抓旅游的副县长王文平在仔细阅读完当日的《中国旅游报》后指出,看了“海南国际旅游岛专版”上刊登的国家知名旅游专家石培华博士撰写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十大突出特点”一文,觉得很有高度、很有启发,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下一步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具体要做些什么,受益匪浅。
海南省旅游协会景区分会副会长代国夫说:“《中国旅游报》作为中国旅游行业的主流报纸,其在业内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综合类媒体无法替代的。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没有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有创新、有引导,刚刚读完报纸在新闻深度版的《国际旅游岛宏图下的“海南行动”》,从人们特别关注的民生、政策、旅游环境等角度解读了刚刚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关注点抓得很好,很高兴《中国旅游报》提供了这么一个供国内外、政府、专家、企业、民众交流的平台,只有调动大家都来关注、关心国际旅游岛建设,这项大工程才有希望成功。”
海南省旅游协会旅游饭店分会会长张会发深有感触,随着海南饭店业与国际接轨的脚步越来越快,在服务技能的培训之外,如何武装饭店从业人员的头脑,从政策层面、市场需求、行业动态把握上加强认知,需要《中国旅游报》这样的行业报纸来进行“充电”,这也是海南饭店业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岛外将能更多地了解到海南最新的行业动向,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报纸知道中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编制主要突出哪些重点,北京、上海、杭州的同行们在做些什么。
海南省职业英语测评中心的廖明子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软环境很重要,我们海南老百姓面对国际游客时应该懂得用英语跟他们简单交流,这样可以拉近国际游客与海南的距离”,“我们迫切希望《中国旅游报》能够更多地关注一些国际旅游地区的通用语问题,为我们提供更多地经验和参考”。
海南天涯热带雨林博物馆曾繁敏认为,《中国旅游报》开辟“海南国际旅游岛专版”,有利于加强海南与全国旅游界的联系和交流,他同时建议《中国旅游报》更多的关注基层景区的发展状况。“《中国旅游报》作为旅游行业的主流媒体,可以更多地报道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旅游企业尤其是基层企业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希望《中国旅游报》能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关注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一些负面的东西毫不避讳地予以曝光”。
三亚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景区行政主管梁春芬说,中国旅游报社的确高度重视对海南旅游的宣传报道,报社总编辑李志庄还专程赶来为新闻通讯员进行新闻写作的培训。听了李总编的授课,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旅游业现状和《中国旅游报》,也发现自己对旅游行业内的信息了解还不够多,尤其是李总编讲到的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组数字对以后做旅游分析非常适用,对以后在新闻写作方面明确了方向,参加此次培训班还认识了不少同行业人士。她认为,《中国旅游报》在海南设立分印点暨开辟“海南国际旅游岛专版”,不仅对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海南省的旅游企业宣传以及提高个人的行业知识水平都意义重大。
海南旅游界多年来饱受困扰的旅游车管理问题,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海南经济特区道路旅游客运管理若干规定(草案)》在11月14日召开的海南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上获得原则通过,经进一步修改后,将由海南省政府提请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发布,海南旅游车运营管理有望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背景
一份请求报告引起省长高度重视
10月中旬,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甘什岭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海南南湾猴岛生态景区联名向海南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请求解决三亚周边景区发展交通瓶颈的报告》,引起海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蒋定之的高度重视。
《请求报告》内容如下: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海南旅游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国际旅游岛战略最重要的基石——旅游景区也在为实现这一战略贡献力量。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南湾猴岛生态旅游景区分别为我省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的特色国家AAAA级景区,为丰富海南旅游产品作出了贡献。三亚周边的旅游景区一直以来也都按照海南省部署的“大三亚旅游圈”战略进行产品整合和品牌推广。但省内目前执行的一日游旅游车限行的管理政策却严重影响了呀诺达、槟榔谷、猴岛等三亚周边景区的发展,也无疑限制了海南中部的发展,有悖于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战略。
目前,在三亚旅游市场运营的运力包括全省跨市县旅游车、三亚旅游景点专线车(俗称“三亚一日游”旅游车)、出租车、旅游公交车、租赁车五个部分,共同承担着三亚旅游市场的道路运输任务。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目前三亚具有合法营运手续的一日游车共有415辆。海南省交通厅对该类型车辆有明确规定,“不宜将三亚市旅游景点专线车转为全省旅游车或允许其出三亚经营”。作为“大三亚旅游圈”的一员,我们三大景区距三亚近在咫尺,游客却无法进入景区,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景区也因这一政策大受影响,大量的三亚一日游、会议团因车辆禁行不能进入,发展受限。
很多三亚旅游从业者也对此感受很深。很多客人非常想到三亚周边的猴岛、槟榔谷、呀诺达这些景区,但是一日游车都不敢来,来了被抓到就要高额罚款,合法的车到了景区也就成黑车,很多一日游司机只能“被迫甩客”,遭到客人的投诉。同时,很多三亚一日游、会议团的组织者也因考虑车辆限行而取消三大景区的行程安排。三亚旅游从业者也真心希望交通运管部门能够放开这方面的限制,以便提供更全面、更高质量的服务。
五指山、保亭、陵水等周边贫困民族市县的发展离不开三亚的辐射拉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交通畅通。我们三家景区诚恳请求省政府考虑上述实际状况,解决景区的交通瓶颈问题,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为景区解决发展之忧。
瓶颈
旅游车运营管理困扰旅游业发展
早在2004年,为了遏制当时旅游车管理混乱的局面,更为了解决“零负团费”的顽疾,由获得经营权的海南省12家旅游车公司组建的海南省统一旅游汽车服务中心成立,全省1827辆旅游汽车实施统一受理业务,滚动调派、循环接团,即所谓的“滚动发车”。由于这种模式存有太多弊病,2009年,“滚动发班”制度在一片质疑声中退出旅游市场,海南省统一旅游汽车服务中心开始停止旅游车辆调派。同年9月29日,海南省旅游汽车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又隆重登场,接纳旅游车辆挂靠,对全省旅游车辆进行统一调度,直至现在。
至今,问题依然严重,还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在旅游车与旅行社对接、旅游车运营区域、景点酒店为游客提供免费车辆接送能否上路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真可谓,老问题未能遏制,新问题层出不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旅游界历数出旅游车运营管理的三大怪象。普遍认为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旅游车的问题已经成了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第一,旅行社选车变抢车。目前,海南的旅游车全部由海南省旅游汽车客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调配,通过该公司网站上的自助租车系统为各个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提供网上选车服务,据说这种电脑选车模式也是目前国内旅游车调配模式的首创。据了解,网上自助租车系统先将各种车辆的型号、座位数量、司机、牌号等信息录入,然后旅行社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登录,随后根据相关指示录入租车所需信息,包括团队行程、用车时间、车座数量等,随之就会出现一些符合条件的车辆信息和图片供旅行社选择。“但是录入信息之后,系统只会显示相关信息已经提交,旅行社并不知道是否订到了车辆”。海南某旅行社负责人介绍,选车之后旅行社只有等待,如果过了中午仍没有接到前来交费的电话,旅行社就要携带行程单前往旅游客运服务大厅,通过服务大厅管理人员调配车辆,但往往调配的车辆很多时候是小团配大车,使旅行社增加了更多的运营成本。海南省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反映:海南旅游车的调度管理存在问题,旅行社通过网上旅游客运管理系统——自助租车系统仍然选配不到合适的旅游车。为了能够顺利出团,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自己中意的车辆,选车变成了抢车。
第二,各市县旅游车辆不能越雷池一步。无论是在三亚到陵水的路上还是与其他周边市县的边界,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执法人员拦住载客的旅游车进行处罚查扣,并勒令不允许车辆离开自己的区域进入其他县市。如果你以为这都是黑车就错了,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交通部门颁发的营运证的正规旅游车。正规的旅游车不能出县市,可谓一大怪事。
第三,景区、酒店自己的免费接送车不能上路。鉴于方便游客和目前旅游车调配难如人愿的局面,有的旅游景点、酒店等企业自己购买车辆,用作去机场和游客集散地免费接送已经购买门票和预订了房间的游客。这既解决了目前海南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和旅游运营车不能及时调配的弊端,也是企业本身对自己顾客的人性化延伸服务。但,就是这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正常的服务,也被告知这样的车是违法运营,不能上路。
回音
旅游车运营管理有望走上法制化
《请求报告》提交后的一个月,11月14日,海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蒋定之主持召开海南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海南经济特区道路旅游客运管理若干规定(草案)》,决定经进一步修改后,由海南省政府提请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陈成、符跃兰、李秀领,海南省省长助理贾东军、陆志远,秘书长徐庄出席会议。
蒋定之指出,规范道路旅游客运市场管理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迫切需要,其目的是加强旅游客运管理,规范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行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客运服务质量,维护经营者和游客的正当合法权益,促进海南省道路旅游客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海南省在道路旅游客运管理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旅游客运市场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相关投诉仍时有发生。他要求,要进一步切实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加大对不规范、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要根据市场情况,实行旅游客运车辆的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市场运作、招标决定,对旅游客运市场有一个方向性、总体性安排。
蒋定之强调,海南要特别重视旅游服务质量,要通过法规的出台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纠正问题、改进不足,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方面严格规范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引导市场主体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对质量信誉考核达到优良等级的经营者,在重新申请许可等方面可给予优先考虑;对车辆安全要严格把关,车辆设施设备等要定期检查,确保游客安全。
海南旅游规划委正式运转
省长任主任,将加强全省旅游资源开发统筹协调
本报讯(赵德旭)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近日主持召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章程》、《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章程》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设立方案,并专题研究海南旅游规划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海南省大型旅游主题公园建设的审核意见等有关问题,标志着7月下旬成立的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正式开始运转。
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主任由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担任,副主任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担任,成员分别由省旅游委、省发改委、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负责对海南全省重要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规划进行审核把关,从机制上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各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的正式运行能加强全省旅游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加快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更好地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而避免旅游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
海南省旅规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将建立海南省旅规委咨询专家数据库。咨询专家由国内外知名经济、法律、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担任,经海南省旅规委办公室推荐,由海南省旅规委研究后聘任,对规划、项目审查,按照咨询专家遴选的有关规则,随机从数据库抽取有关专家。
海南旅游发展定位新思考
□范业正
一、重新审视海南旅游,差异定位国内国际市场“海岛”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小岛的概念,像夏威夷、巴厘岛、济州岛这样一些国际旅游名岛,大都属于小岛型旅游目的地的概念范畴,面积小,产品种类少,多为海洋资源或产品为主。就面积、产业结构而言,海南岛更具备大陆的特征,是一个“大岛”或“小陆”,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小型海岛。
世界十大岛屿中,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和马达加斯加岛都接近在60万平方公里以上;从行政区划上,他们或为独立国家,或为特殊省份,或分属几国;产业结构多样,旅游业均具有一定的产业地位,但并非唯一的支柱产业:开阔的岛内用地空间,强劲的保障能力,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小岛。从这个角度看,海南岛属于小陆地型大岛。
在旅游业定位时,通常海南旅游业多与夏威夷岛、巴厘岛以及普吉岛等旅游特色岛作类比。这些以旅游为支柱和先导产业的岛屿,几乎为了发展和保障旅游业,从政策和发展侧重点上限制了其他产业。海南岛作为中国一个省级行政区,其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旅游产业、油气产业和热带农业并举,而非单纯旅游业,所以海南岛相比那些旅游小岛,更具有“小陆”的特征。海南的旅游业虽定位于海岛旅游,但从陆地面积、人口数量、行政结构、产业布局以及旅游产品类型来看,海南岛更类似大陆型旅游目的地,而非传统概念中的旅游小岛。
海南岛没有海洋小岛腹地空间小、保障能力弱、环境承载力低等制约条件,短期不会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遭淹没的威胁;且空间相对独立,管理控制方便、气候环境适宜等优势。既具有海岛特色,又兼有大陆旅游目的地特征,这是海南发展旅游的优势所在。
因此,海南岛要摆脱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思维定势,从另一种视角重新审视海南的旅游定位。海南岛相对于中国内陆来说,是一个具有热带海岛特征大岛,是中国内陆最近的和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目的地(台湾岛为亚热带—热带过渡型),对中国内陆客源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相对于南海诸岛来说海南岛自身又是一个大陆,是南海诸岛的依托。
总揽世界热带海岛,海南岛在其中显示不出太多的优势。因此,热带海岛的特色定位适合面向国内大陆客源市场,面向国际客源市场特色不明显。海南岛面向国际区域旅游市场的最大优势恰恰在于其国际地缘和区位,即面向南中国海周边东南亚国家的中国陆地前沿和门户。
二、发挥区位地缘优势,构建国际区域旅游枢纽
从游客集散地向目的地的转换,是大多数旅游城市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目标。对于海南岛旅游业的游客市场,其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初步显现。随着中国与东盟、亚太等国际机构合作的日趋紧密,以及海南与广州琼州海峡之间跨海大桥即将动工,海南岛将由中国交通版图中的神经末梢一跃而成为中国内陆乃至东亚地区对接东南亚的前沿和门户。
跨海通道的建设不仅将提升海口在与大陆交通连接中的枢纽作用,也将彻底改变海南岛孤立的旅游目的地现状,海岛与大陆通过跨海大桥紧密连接,将方便与缩短进出海南岛的时间,同时也将促使海南岛成为国人去东南亚旅游的新的枢纽和捷径。旅游线路也将顺势延长,由过去的国人去海南旅游,延伸为国人经过海南到东南亚旅游;海外游客到海南旅游,延伸为海外游客经过海南进入中国内陆其他旅游目的地。这一格局的变化,也将为海南的航空与旅游业带来再次腾飞,交通与旅游的互利互惠发展优势将再次得到体现。
三亚作为最南部的一个热带海滨城市,将在新的格局中成为辐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以及其他南中国海区域,发展南海旅游(热带海岛观光旅游和游轮旅游)重要的枢纽城市。
加速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积极开辟三亚、海口到东南亚各国城市的航线,形成新的国际航空旅游网络。把海口提升为连接陆路交通的节点,成为中国内陆与海南岛联系的交通枢纽;把三亚建成国际航空枢纽,成为中国内陆与东南亚各国城市联系的中转地,彻底改变海南在国际航空交通网络中的地位。
海南岛从国内交通末梢到国际区域交通枢纽的转变,将有利于海南岛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转型,从单一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向综合型、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即集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南中国海旅游集散地、面向东南亚的旅游枢纽于一体。
三、加大旅游试验区政策力度,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岛
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相继有多项旅游优惠政策实施于海南岛。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海南岛旅游受益于政策,在稳健发展中向国际化迈进。目前,建设海南岛生态性自由贸易区的呼声日趋响亮,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旅游岛也在一步一步向目标推进。
2008年4月,国务院函复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室内免税商店。作为国内第一个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的试点省份,海南的国际航班日渐增多。但要真正达到著名的国际性旅游胜地的目标,还需要通过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来支撑,方便中远程国际游客进出海南岛。
2008年初,海南获得了21个国家公民5人以上旅游团来琼旅游15日免签证的优惠政策。从韩国济州岛的经验来看,免签证政策实施后,济州岛游客人数是同期实施前的5倍,未来,海南需要从政策上将免签证的国家和人数放宽,游轮旅游政策的放宽,形成真正的国际旅游岛。
四、策划旅游口号和标识,铸造国际旅游品牌
海南岛旅游业在走国际化道路,要将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作为目标。因此,在对海南旅游业的定位中,需要针对国内、国际客源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性品牌定位。在国内形象定位中的“中国热带海岛,东方度假天堂”,能够很好的针对国内客源市场的特征以及中国大部分区域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现状,突出热带海岛的气候差异定位,强调东方度假胜地的文化特色要素。
在面向海外的形象定位时,海南岛需要针对国际客源市场的特征,针对海外市场的特色,借鉴国外旅游目的地的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国际化的品牌。例如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的旅游品牌“VeryGoldCoast”,简洁明了,过目不忘。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定位,需要有对应的、适合海外游客习惯的英文标示和品牌,如“Hi,Land”可以作为未来海南面向海外市场推广的品牌。
第一,英文品牌的发音,与海南的发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够加强客源市场对海南地名的印象。
第二,海南岛面积比巴厘岛、普吉岛大很多倍,它作为“小大陆”的意义远大于“大岛屿”,所以land能够勾勒出海南岛具有陆地面积大的特色。而Hi作为英文中最简洁和热情的“你好”的问候语,同时也是High的同音词,有旅游畅快尽兴的含义。“Hi,land”即能够展现海南岛旅游从业者对游客的热情问候,也能托衬海南岛作为链接亚洲大陆与东南亚的枢纽,旅游纽带的桥梁作用。
第三,Hiland无论独立分开使用频率都较低,目前仅有美国怀俄明州Natrona郡下一处地名。但作为旅游标识和品牌,目前还没有使用,所以不存在英文环境下的歧义或重叠现象。而且品牌简介,发音容易,符合英文品牌习惯。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海南旅游促销:加大力度创新方式撬动国内外
今年下半年,海南将瞄准国际、国内重点目标市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恢复、巩固和提升传统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一方面,除在北京、天津、香港、台湾等地组织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外,重点将利用“2010上海世博会”机遇,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推介会、专题研讨会、图片展、有奖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并将组织策划“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摄影大赛”,对海南的旅游风光和风土人情进行全方位展示,并依托大赛开展旅游摄影展、邮票和明信片发行等系列活动。
另一方面,目前海南省旅游委正在筹备参加将在9月举行的日本国际旅游展,开展对日专项促销;9月底将在俄罗斯和北欧举办大型专项推介会,进一步巩固俄罗斯度假市场,拓展北欧市场。
此外,海南还将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加强网络促销力度,争取与更多门户网站合作;依托CNN、CNBC、亚洲卫视等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推广海南旅游形象;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徽标征集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大使竞选筹备工作,设计印制旅游手册、光盘、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今年完成投放30万份;与高水平的推广机构共同策划一批节庆和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