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游人如织
本报讯(见习记者 赵庆山)国庆长假是许多游客期待已久的旅游佳期,正如旅游专家所料,长线旅游出现了“井喷”,海南到北京、上海、华东五省等旅游线路空前火爆。海南本土旅游同样受到欢迎,琼岛受“海高斯”影响不大,各景区依然人潮涌动。另外,西线自驾旅游还推动了西线游的小高潮。
据记者从海南省青年旅行社、海南国旅等各大旅行社了解到,国庆期间出岛旅游的客流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加,长线旅游比往年更加火爆。据海之缘旅行社的营销总监李文介绍,今年国内旅游市场受各种自然原因的影响,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海南旅游虽然保持了较好的接待量,但总体上仍不比往年。“十一”长假成了内陆和海南的游客出游的最佳时机,游客们曾经一推再推的出游计划终于借七天的长假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七天长假期间,旅行社接到的订单已经远远超过了预计量,价格的提高也丝毫没有影响游客的热情。
国庆刚到,强热带风暴“海高斯”尾随而来,给海南带来了阴雨绵绵的潮湿天气,但蒙蒙细雨对海南旅游影响不大。南山、天涯海角、亚龙湾依然是游人如织,甚至可以看到许多游客在大东海浴场里尽情畅游。“我是从南京过来海南旅游的,虽然天气有点潮湿,但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使我开了眼界,这趟旅游很有意思。” 在黎村苗寨旅游的薛小姐这样告诉记者。
借国庆旅游热潮,海南还推出了海口——澄迈一日游旅游项目,为西线旅游困境打开了一个缺口。许多老游客因为多次东线旅游,今年国庆为了“尝鲜”,选择了自驾游西线,感受西线迥异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推动了西线的旅游小高潮。
建最高摩天轮的建议,连日来不但在业界引发热议,甚至也吸引了岛外媒体的极大关注,成为各大网站的热门话题。
作为建议者,中国南海研究院调研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摩天轮项目的构想只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议之一,现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说明大家对海南发展很关心。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丰富和创新海南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亟待创新
“最高摩天轮要不要建,大家可以拿来讨论,但不要单纯地局限在对一个具体项目的讨论上。”海南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澄怡教授认为,海南要实现国际旅游岛这一目标,需要在观念、产品及项目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一流的资源需要一流的开发,更需要一流的包装和推广。
南海研究院调研组认为,建世界最高摩天轮仅是一个建议,从理念到实施需要进行周密论证。项目本身涉及到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这些问题应进行专业性论证。而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当然应该交由市场选择,交由企业论证。但理念和建设性意见对于引领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要。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对此表示认同。“早就有联合国官员指出海南与夏威夷自然条件资源类似,为什么海南的旅游品牌远不如夏威夷响亮呢?”杨哲昆认为,原因在于开发的失败、管理运营体制的落后等,海南旅游要想取得突破,必须不断创新,大胆去想,大胆去试。
国际知名度亟待提升
“海南岛现在最急需的是提升国际知名度。”南海研究院副院长朱华友博士说,海南的国际知名度欠缺是个不争的事实,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其中思考建设有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式景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提出建设最高摩天轮设想,旨在引发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参与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海南如何做好注意力经济文章,共同探讨如何建设最适合海南的标志性建筑和地标式景观。
有业界人士表示,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充分考虑国内外游客的需求,甚至引导和创造这种需求。国内外已有项目并不一定不能搞,海南毕竟每年有近2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美国创造了迪斯尼乐园,香港、日本同样也可以用迪斯尼项目来拉动旅游业,关键是主题公园的科学策划与营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海南要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思考如何通过项目与形象的塑造,提升知名度是长期的任务。
“如何提升国际知名度,对市场营销和推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哲昆认为,新加坡政府、企业、媒体合作开拓市场的模式非常值得学习,新加坡政府1998年在旅游市场的营销与开拓上投入重金,如今得到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大气的姿态值得海南学习,其中,政府推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报记者 杨春虹 实习生 王琼
(本报海口8月6日讯)
本报海口4月25日讯 (记者张中宝)“看了海南旅游专版的展示,切实感受到了海南的美丽。”来自湖南的游客刘小云,在看了本报今天推出的20个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旅游20年成就展示》后如是说。今天,记者在采访时,不少人都发出同样的感叹:海南旅游发展之快不可思议。
“今朝旅游更辉煌。”今天,本报推出20个版的海南旅游形象展示专版,从20年来海南旅游的重要发展历程、主要成就、重点统计数据以及我省主要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高密度地整体展示,把海南这个“东方度假天堂”图文并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刊一推出便受到了极大关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在今天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欣喜地看到了此刊:“这是海南建省以来我第一次看到大篇幅、高密度地展示海南旅游的形象和发展成就,总体反映了海南旅游的大气和快速发展势头。”他认为,通过对海南旅游20年整体展示,必将牵动海南全局的发展,对促进海南走向大开放,朝着国际旅游岛迈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海南大学形象研究室主任徐国定教授说,《海南日报》对海南旅游成就展示的20个版,很大气,版面视觉冲击力强,主题突出,内容提炼准确,思想新颖,富有激情。他认为,通过展示整体形象,很好地回顾了海南旅游20年的发展,对海南旅游企业形成和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旅游意识将起到积极作用。
“今天,《海南日报》推出澄迈旅游展示专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澄迈的旅游。”澄迈县旅游局罗清告诉记者,这次展示清晰地再现了海南旅游20年的发展脉络及巨大变化,而通过整版展示澄迈的旅游线路,能让更多人走进澄迈,享受快乐休闲之旅。
从事近20年导游工作的杨福保在看了本报的旅游专版后说:“海南旅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一个个突破。”他认为,通过《海南日报》的整体展示,更加突出了海南旅游的知名度,体现了海南旅游发展的迅速。
“看到海南旅游各行业取得的成就,对我们酒店行业来说,是一种激励,也更能振奋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海口金海岸罗顿大酒店销售经理张贞永说。
“海南旅游整体展示将对旅游企业起着引导性作用。”海南联合旅行社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房新海说,《海南日报》今天对海南旅游进行整体展示,具有收藏价值,这是对海南旅游20年发展的高度总结,是对海南旅游企业的鼓动和鞭策,对企业在今后发展中如何创新,如何跟上国际旅游岛发展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报海口11月23日讯 (记者杨春虹)海南旅游要实现成功转型升级,必须大胆改革和创新现有体制机制。记者今天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了解到,正在编制中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总规大纲》提出将在三个层面改革旅游体制,并从五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
三个层面改革旅游体制即:设立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实体性的政府组成部门,根据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主导产业和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之需,统管和协调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健全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赋予其对日常化、程序化旅游事项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旅游行会的行业协调、自律和促进等功能;成立多种形式和不同体制的专业机构,从事旅游研究、整体宣传和公共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项工作。
五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首先是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旅游规划实行科学程序,提倡社会参与,采取多方评议、评审办法,赋予地方法规属性;对区域性旅游总体规划和重要旅游项目规划,实行“项目创意策划(概念性规划)评议-规划初审-规划终审”的程序;提倡规划过程对社会公开并组织各界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采取旅游管理部门、有关专家、旅游业内有识之士、媒体旅游记者和规划委托单位共同参与规划评议、评审的办法;赋予区域性总体旅游规划作为地方法规属性,做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指导旅游科学发展的依据。
其次是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即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强化宏观管理、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和组织公共性旅游服务,将一般性管理和服务职能放给市县属地管理或委托行业组织、专业机构承担;采取科学化管理手段,将管理内容公开化、程序化,提高对社会、行业和公众高效旅游行政服务的功能;推进旅游管理国际化,遵循国际规则,实施国际标准,依照国际惯例,学习国际经验,不断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
第三是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如设立专业化旅游营销组织,建立国际化旅游营销网络,形成稳定的国际国内客源基地。
第四是推行国际化的旅游培训机制,如引进国际国内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加快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队伍。
第五是改革旅游要素的管理机制,统筹各部门协调管理吃住行游购娱和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旅游要素,促使旅游要素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产品综合水平和吸引力。
“中国旅游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在积极探索国际化之路,因此,海南建立国际旅游岛具有标本性意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海南大学教授王志芳表示。
王志芳认为,国际旅游岛身负“六大国际化”。首先,旅游岛形象国际化,应通过特色鲜明的岛屿文化、海洋景观文化、主题活动等形象宣传,塑造岛屿特色名片,留生动印象;其次,旅游交通国际化,航班网络覆盖世界各地,便捷的交通方便外国游客出行;第三,客源国际化,年接待国际游客数占游客总数的比重达60%以上,以国际客源为主;第四,产品国际化,根据国际休闲度假标准开设新型旅游路线;第五,旅游环境国际化,国际标准的旅游环境,出入境手续快速简洁,高品质休闲服务设施,文明有礼的本地市民;第六,旅游经济国际化,旅游外汇收入占当地进出口总值的三成以上,以旅游产业带动整体市场经济。
(本报海口9月2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