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音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专家呼吁:应加强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研究
作者: 游雪晴  来源:科技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1毫米宽度的玉石上,可以徒手微刻出3至5条纹饰,这工艺可是距今四五千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为中国古人手工业技艺赞叹不已。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则由此提出,在考古学领域,要加强对
全文:“在1毫米宽度的玉石上,可以徒手微刻出3至5条纹饰,这工艺可是距今四五千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
专家呼吁:应加强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研究
作者: 游雪晴  来源:科技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呼腊竜》:傣族天文历法的鸿篇巨制
作者:暂无 来源:傣乡周末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夏文燕傣族天文历法书籍《呼腊竜》,讲述了傣族天体运转概念、黄道十二宫概念、十二宫与二十七星宿对应关系的概念,以及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历法演算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傣族先民对大自然的发现和认识过程,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天文历法理论体系,从而比较有效地指导着傣民族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推动傣族古代社
全文:就是庚,1就是丙,2就是王,3就是葵……这样算到9就知道该年的天干了。文中还用详尽的公式教人们怎样编算纪元积日数、积月数,怎样编算历日、星座运转时度等等。男人做生意、娶妻,应佩什么剑、背什么包,女人出嫁
天文历法与国民性
作者: 胡传吉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化期刊《书屋》,2015年5月《传统天文历法与中国文化的原点》(尹建华),认为在混沌之初形成的天文观,对文明的影响重大。天文观不仅影响了文明的发生,也影响了文明的转折。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中,天文历法知识体系的变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尹建华认为:中庸性格可以从阴阳合历中找到源头;“国民性格中崇尚权
全文: 文化期刊 《书屋》,2015年5月 《传统
中医应学点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化期刊《书屋》,2015年5月《传统天文历法与中国文化的原点》(尹建华),认为在混沌之初形成的天文观,对文明的影响重大。天文观不仅影响了文明的发生,也影响了文明的转折。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中,天文历法知识体系的变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尹建华认为:中庸性格可以从阴阳合历中找到源头;“国民性格中崇尚权
全文: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2月18日和19日分别发表了熊继柏先生的《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盈虚相应》和张登本等先生《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的文章,深深感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对中医学习的重要性,建议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应增加古代天文学、历法学的相关内容,可设立专门章节阐述。

首先,对中医来讲,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黄帝内经·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脏气法时论”“天元纪大论”等篇对古代天文、历法学知识均有涉及。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也提出,要想成为大医,除学习《内经》等著作外,还可“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说明作为一名中医掌握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的重要性。

其次,为什么当代中医药院校有的医学生毕业后,在从事临床工作时底气不足?这与张登本等先生在《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的文章中提及的对中国古天文学知识了解较少有关。也就是说“为工”,或者说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天文、不知地理就无法读懂《内经》原文的内容,无法回答相关问题的所以然”。

再其次,当代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中国古天文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当代学中医的大学生对现代天文学知识有较多了解,而二者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别,增加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难度。其实,以地球为相对静止点是古天文学(包括中国古天文学)的特征之一。人类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种产物,研究地球与太阳、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周期节律等的天文学知识对研究人的生命规律是有重要意义的。

最后,张登本等先生在文章中提出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追溯的源头,是史前先民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对自然法则的把握,能客观地反映他们对阴阳、五行、干支的理解。这些与中医学密切相关,作为中医学子应该掌握。

中医应学点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作者:暂无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首先,对中医来讲,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黄帝内经.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脏气法时论”“天元纪大论”等篇对古代天文、历法学知识均有涉及。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也提出,要想成为大医,除学习《内经》等著作外,还可“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
全文:

首先,对中医来讲,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黄帝内经.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脏气法时论”“天元纪大论”等篇对古代天文、历法学知识均有涉及。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也提出,要想成为大医,除学习《内经》等著作外,还可“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说明作为一名中医掌握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的重要性。

其次,为什么当代中医药院校有的医学生毕业后,在从事临床工作时底气不足?这与张登本等先生在《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的文章中提及的对中国古天文学知识了解较少有关。也就是说“为工”,或者说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天文、不知地理就无法读懂《内经》原文的内容,无法回答相关问题的所以然”。

再其次,当代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中国古天文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当代学中医的大学生对现代天文学知识有较多了解,而二者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别,增加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难度。其实,以地球为相对静止点是古天文学(包括中国古天文学)的特征之一。人类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种产物,研究地球与太阳、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周期节律等的天文学知识对研究人的生命规律是有重要意义的。

最后,诸如“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追溯的源头,是史前先民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对自然法则的把握,能客观地反映他们对阴阳、五行、干支的理解。这些与中医学密切相关,作为中医学子应该掌握。

(节选自《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应学点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作者: 张承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中国天文历法高层学术论坛上,徐福研究会常务理事毕长增作了题为《琅琊台,岁之所始及二十四节气日出坐标》的学术交流,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副主席、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陈美东研究员和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兼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长、南
天文历法及推理
作者: 龚永泽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文历法  网上下载  推理  阳历  黄道  宣传画  冬至 
描述:出现很多因版本不一,所推黄道二十四节日不在同一天的怪现象:比如2015年的“小寒”日,“都市情人”印制的宣传画历是从网上下载的为1月5日
肃慎族系的天文历法源流
作者: 杨淑辉 张妍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文历法  满族  肃慎族系 
描述:肃慎族系是东北地区的古老族系之一,该族系掌握的天文历法知识既有其本民族特点,也留有中原文化影响的印记。在驰骋边疆到入主中原的政治背景下,肃慎族系的天文历法知识从最原始的物候纪年时发展到高级历法阶段。金朝和清朝统治时期,统治者重视历法,培养了一批掌握较高级天文历法知识的肃慎族天文人才,编制了精密的律历典籍。而一直驻守边疆的肃慎族后裔,天文历法发展几乎停滞,直至新中国成立,一直处于较为原始的初级阶段。
传统天文历法与中国文化的原点
作者: 尹建华  来源:书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月三  天文历法  知天命  古巴比伦  古代埃及  阴晴圆缺  上帝创造  起西  天文知识  最后一天 
描述:每一种文明的起源,通常都是从天文知识的积累开始的。太阳的东起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行星的周天运动,是最容易被观察到并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的。对古代埃及人来讲,当他们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之时,就知道尼罗河的汛期即将来临;最早把恒星和行星区分开来的古巴比伦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星图,沿用至今的一星期七天,就是他们的发明;古印度也在公元前一千年以前,就把一年定为十二个月三百六
上页 1 2 3 ... 67 68 69 ... 78 79 8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