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把握“一帶一路”打造旅遊特區
【中新社海口廿六日電】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倡建“旅遊特區”,然而,讓外界有些疑惑的是五年前海南啟動建設國際旅遊島,十年規劃建設期剛過半,緣何又提出“旅遊特區”?社會各界輿論紛起。一部分人認為這是概念炒作,“海南原本是經濟特區,又是國際旅遊島,還不是旅遊特區麼?”另一部分人則稱,經濟新常態下海南必須抓住國家戰略新機遇,“旅遊特區是國際旅遊島的升級版”。
資金過度流入地產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第三方評估機構國家發改委際合作中心發佈《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綜合評估報告》,肯定國際旅遊島建設總體順利、收效明顯的同時,披露海南地區人均產值、旅遊人數、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等3項指標沒達預期目標。同時存在旅遊業管理服務水平不高,旅遊產品結構欠合理,產業附加值較低,該島居民利益分享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海南省旅遊委巡視員、省社科聯副主席陳耀坦言,海南為國際旅遊島下大力氣爭取國家優惠政策,但策劃、儲備對接優惠政策的項目準備不足,被吸引入島的資金過多流向一般性房地產。
對此,內地知名旅遊專家、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魏小安表示認同,海南房地產開發過度,且現在以觀光遊為主的旅遊業“路走偏了”。他說:“海南旅遊陸域面積小、產品同質化強、開發不均衡等弱勢明顯,應該走度假精品遊。”
旅遊紐帶連結周邊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所所長夏鋒注意到,《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對各省區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定位,提出“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國家明確了海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方向。”他稱,海南把“一帶一路”作為平台,以旅遊為紐帶,把周邊地區連結起來,構建南海絲綢之路旅遊經濟中心。
海南是否有能力和動力建設好“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升級版”旅遊特區?海南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距離最近,沿線分佈有200萬瓊屬華僑華人。海口海關數據顯示,去年海南與32個海上絲綢之路國家貿易總額454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長逾28%。其中,東盟是海南最大的出口市場。
推動海上絲路旅遊
海南對沿線國家遊客有吸引力。來自億讚普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海南最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注的領域主要在旅遊、經濟、美食、購物、環境等方面。最希望來海南旅遊的國家在東南亞、西歐和中東歐,其中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位列前三位。海南省旅遊委副主任朱洪武介紹,今年海南將着力推動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海洋旅遊。海南和香港、台灣、菲律賓已確定聯合搭建“亞洲郵輪專案”合作平台,吸引世界郵輪公司開闢海南至東盟國家的海上郵輪旅遊航線。海南正在研究“中國——東盟”郵輪旅遊產品,同時加快三亞和海口國際郵輪母港建設。
海南旅遊探秘休閒娛樂好去處
檳榔谷黎苗風情
有位哲人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意即越具民族特色、鄕土氣息的文化越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海南島除椰林海灘外,其獨特的黎苗雨林風情,亦是吸引遊人趨之若騖的強大魅力,而檳榔谷正是海南最豐富、最靈動、最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
椰風搖曳茅舍掩映
檳榔谷位於三亞北面約三十公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由原住黎村、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板塊組成,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也是集旅遊探秘、休閒娛樂、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多元型複合式休閒旅遊景區。
進入檳榔谷,但見椰風搖曳,茅舍掩映,炊煙裊裊,村寨邊溪流輕淌,船形茅屋外,可見熱情漂亮的黎家阿妹,吊腳樓前有粗獷野性的蚩尤男子,熱帶雨林內古木參天,滿眼碧翠,悠閒神秘,時間恍如靜止。
黎族和苗族,是海南眞正的主人,數千年的繁衍生息孕育出豐富多彩的黎苗文化,檳榔谷內保存着完整的原住民黎村和原蚩尤苗寨:有最後一代繡面紋身黎家阿婆,有無紡時代的樹皮衣,有海南島內僅存的百年穀倉群,也有中國古代最先進紡織工具踞腰織機織出的麒麟雙鳳龍被。此外,還有黎族古樂器、鑽木取火、低溫製陶、古法釀酒、黎族民歌、竹竿舞、蚩尤苗民征戰舞等一系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表演,可使遊人親身體驗該類令人歎為觀止的民族傳奇,也使瀕臨失傳的黎族傳統技藝和文化現象得以世代地流傳下去。
民族風情原汁原味
在海南,檳榔代表女性,也代表有着母系社會特徵的黎族,“檳榔”是黎人的文化字符,有“無檳榔不成禮、無檳榔不成婚”的規矩,檳榔谷是海南島檳榔的發源地,內有海南全島樹齡最老的百年檳榔林,林中佔地三百七十畝的景區全面展示黎族人數千年生生不息的生產、生活和娛樂場景,還有黎家阿妹與男朋友試住的小茅屋,以及抱着孩子談戀愛的黎家女,進入神秘的檳榔林內,才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檳榔谷內還有大片原始神秘雨林,林內常年煙雨朦朧,溪水濺濺,景色俊美無比,登上谷內高地山海樓,舉目四周,近處群山起伏,碧波萬傾;遠處海天一色,習習涼風沁人心脾,琳琅美景盡收眼底。
檳榔谷以純樸的民風民俗讓人流連忘返,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令人歎為觀止,迷人清新的風景叫人心曠神怡,其“保護與利用”的成功經驗,或許還有値得本土借鑒之處。
嘉倫
澳門中國旅行社北京街分社“海南旅遊產品展示及諮詢中心”昨揭牌
康泰旅行社“海南旅遊產品展示及諮詢中心”昨揭牌
澳設兩海南旅遊展示諮詢中心
【本報消息】海南旅遊委員會分別在澳兩家旅行社設“海南旅遊產品展示及諮詢中心”。海南旅委會國際與港澳台市場推廣處調研員楊黎明表示,冀中心能向澳門居民推介海南旅遊資源,加強兩地往來,並藉與旅行社合作,深化旅遊產品,聯合營銷、強強聯合。
中心揭牌儀式分別於下午二時半及四時假澳門中國旅行社北京街分社及中華廣場地舖康泰旅行社舉行。海南省旅委調研員楊黎明、服務貿易促進局副處長李鵬、文昌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委員會副主任莊光青,澳門中國旅行社董事長方立群,旅遊業議會會長兼康泰旅行社顧問蕭志誠等分別主持。
澳去年逾萬人赴瓊
楊黎明表示,港澳旅客是海南海外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當局尤其重視。一六年澳門居民到海南旅遊達1.12萬人次,平均每年增幅5.7%。
事實上,澳門到海直航航線早於一五年開通,可由於海南旅遊資源未被大眾了解,且產品未深入到旅行社,故增長幅度處於平穩。她稱,海南對澳門居民來說具一定吸引力,像即將開幕的六星級酒店、海洋公園、美食街、風情街,以及陸續推出海島新項目等,都將為澳門居民帶來全新的海南印象。值得一提是,一七年一至五月澳門居民訪海南人次同比增長率已錄得逾10%增長。是次諮詢中心揭牌,冀發掘兩地合作商機,透過旅行社對海南形象展示、視頻播出及實際旅遊產品,加強本地居民對海南了解,下一步將深入對旅行社員工們培訓,帶領員工實地考察,將豐富海南旅遊資源介紹予大眾。
澳門中國旅行社旅遊業務部總經理潘榮標稱,近期公司推的海南自由行及跟團產品受歡迎。澳門居民喜歡到泰國,相較泰國,海南島有更多優勢,一是地理優勢,飛行時間短;二是硬件優勢,眾多新的度假型酒店落成,三是性價比高,像新推套票機加酒僅千多元。他又提及,現時海南旅遊軟件已得到進一步完善,像旅遊警察、完善的投訴機制等,就軟硬件設備而言,屬海島旅遊的好選擇。
海南旅遊座談會與會者合照
符峰華
潘榮標
澳旅社:海南旅遊具發展潛力
【本報見習記者簡志彬海口四日電】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負責人今天與正在海南考察的本澳多家旅行社代表座談,共商澳門與海南旅遊狀況與發展大計。有旅行社代表認為,海南旅遊潛力大,期望有關方面多向澳門居民宣傳當地旅遊優勢,帶動當地多元旅遊。
座談會今日上午九時半在海口香格里拉度假酒店舉行。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國際與港澳台市場推廣處副處長符峰華、海南豪陽國旅董事長梁昌斌,澳門中國旅行社旅遊業務部總經理潘榮標、萬國青年旅遊公司董事梁金成、環宇國際旅運副總經理梁景楠、澳之旅副總經理李平、大衛旅遊公司總經理張健清、澳門特速旅遊社總經理王自力、青年國際旅遊公司經理助理金晶等出席。
一流酒店進駐三亞
符峰華表示,去年九月海口至澳門包機航班開通,但反應一般,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當地政府近年大力發展旅遊業,除不斷升級硬件,更設旅遊警察,致力打擊宰客及各種違規行為。未來會推出針對港澳的旅遊優惠套餐,加強推廣旅遊,冀透過不同媒介把不一樣的海南推廣開去。
潘榮標稱,現時該旅行社一個月往海南的旅遊團有三至四班,約五六十人參加。海南旅遊潛力大,與同屬以海灘聞名的泰國相比,有不少優勝之處。其一,不少世界一流酒店紛紛進駐三亞,大多數與海灘相連,適合旅遊度假。其二,節省出行時間,由澳門直飛海口祇需一個多小時,方便短線遊旅客。其三,語言相近,期望澳門與海南成為旅客一程多站的兩個分點,達至旅遊資源優勢互補。
李平建議海南省政府多推廣環島遊,增加當地旅遊路線。梁金成稱,現時海口至澳門包機航班的宣傳不足,希望當地政府日後在澳門加強推廣,使旅遊業者更易配合。
(圖片由見習記者簡志彬海口數碼傳眞)
會展經濟帶動海南旅遊
【本報訊】時下,北方天寒地凍,海南島卻溫暖如春。十一月以來,十多個大型展會分別在海口、三亞舉行。海南會展經濟的逐漸成熟,帶動旅遊產業持續升溫。
海口市多家五星級酒店今年的會議接待情況明顯好於往年,一些大型展會的舉辦使酒店的入住率和會議承接數量猛增。三亞、博鰲、五指山等地的情況也和海口相似。
海口市旅遊委的調查顯示,海口市會議接待數量和人數呈逐年遞增的勢頭,今年海口大中型會議估計將達到九千五百個,大型展會的數量也將近一百個,會議和展覽兩項收入將佔全年全市旅遊總收入的百分之十三左右。
會展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海南旅遊業軟硬體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各種大型展會的舉辦不但強化了政府對相關產業的重視和發展,也吸引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目光,政府撥款和民間投資為改造硬件環境提供了資金支持。
海南省旅遊委負責人說,擁有完善的會議接待環境,就能吸引更多的會議來海南召開;更多的會議又進一步促進了海南旅遊環境的優化,這一良性的循環已經在海南形成。
此外,衆多國內和國際大型展會在海南各地召開,對改變當地民衆的觀念起到積極作用。過去以漁業為主要產業的博鰲鎭漁民,現在從事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人數也顯著增長。
會展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使海南旅遊業受益匪淺。
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接待旅遊過夜人數二千一百二十五點五六萬人次,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一;旅遊收入二百一十五點○一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一。會展業的快速發展還吸引了衆多客商紛紛來海南投資。(辛華)
粵港澳文化合作第十八次會議昨舉行
粵港澳文化部門代表簽署合作協議
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昨佛山舉行
梁曉鳴:推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粵港澳文化合作第十八次會議昨日在佛山舉行,澳門文化局長梁曉鳴專程赴禪出席。會議期間,粵港澳文化部門達成了攜手推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推動青年文化交流、加強品牌建設、完善合作機制等共識。
打造品牌增競爭力
廣東省文化廳長方健宏、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澳門文化局長梁曉鳴,以及粵港澳文化界代表一百三十多人參加會議。會議期間,三地簽署《粵港澳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意向書》、《粵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意向書》及《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與合作意向書(第二階段)》,為今後文化合作劃下重點。
方健宏表示,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建立十五年來,三地文化部門攜手共進,在演藝節目和人才、文化資訊、文物博物、公共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文化創意產業六大方面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多個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品牌,提升粵港澳區域文化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沿線國家文明互鑒
據統計,在《粵港澳文化合作發展規劃二一四——二一八》框架下,廣東對港澳雙向交流已達九百三十七批次,一萬七千多人次,三地達成了各類合作項目近一百七十個。
他就三地文化合作提出四大建議:一是建議粵港澳三方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共同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深化演藝交流與人才合作,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增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擴大中華優秀文化影響力。
二是為青年提供領域更廣闊、層次更豐富的交流平台。目前“粵港澳現代舞聯盟”、“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合作計劃”、“粵港澳校園歌曲原創徵集”等項目正穩步推進,“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夏令營”已成為三地青年文化交流品牌。建議在三地政府推動下,讓更多青年分享國家發展和粵港澳繁榮穩定的成果。
三是建議三地共同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豐富民衆多元文化生活;逐步完善跨境文化消費平台,創造便利、惠民的文化服務環境;深挖文化資源,共同打造合作精品,對外推介和輸送中華優秀文化;發揮文化產業平台作用,促進三地文化企業加速融合發展。四是構建更加緊密和完善的工作網絡,推動粵港澳文化交流合作更上新台階。
逐步建立往來機制
梁曉鳴指出,本次會議在總結以往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提出許多新的合作建議,特別是粵港澳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等。他認為,就澳門而言,要充分認識中央政府對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定位和構想的重大意義,發揮好澳門獨特優勢,突出澳門的人文色彩。如對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參與的歷史活動,以及澳門與海上、陸上商貿和文化交往相關的人文遺產認識的再提高等,通過重新總結、歸納和提升,將澳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與其豐富的歷史資源結合起來。
同時,他希望粵港澳研究並確定三地文化合作介入“一帶一路”的途徑和方式,進一步拓寬文化合作的框架,逐步建立與“一帶一路”相關地區的文化往來機制,以文化成果、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支撐“一帶一路”建設發展。
本報記者古楨輝報道
嘉賓主持展覽開幕式
現場展出多件珍貴的印刷業文物
印刷用的鉛字和字架
逾六十件文物器材細說歷史
科學發展推動印刷術進化
【本報消息】“印象 . 印像”印刷技術展覽昨於科學館開幕,展出逾六十件珍貴文物、舊式印刷器材及模型。場內更設多媒體互動遊戲及印刷體驗工作坊,讓公衆認識古今中外的印刷技術、各種特色印刷工藝、印刷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印刷業的最新科技發展。
綜合多項科研成果
印刷技術綜合了物理、化學、光學、電腦、電子機械等多個領域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印刷物料、色彩及特殊效果處理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為展現印刷技術的進化與未來趨勢,科學館特舉辦是次展覽,開幕式昨日下午五時在科學館展覽中心二號展廳舉行,科學館副董事長李沛霖,台灣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長陳訓祥,印務局長杜志文,科學館長邵漢彬及副館長張雄發主持儀式。
邵漢彬表示,印刷在人類文明發展中佔有很重要地位,衆多技術傳承與文化整合由古傳至今。今時今日印刷非常簡單,打開電腦就可以完成印刷,但這樣只是應用科學的一部分,希望通過今次展覽推廣印刷中應用到的科普技術,讓人們應用技術亦可以明白當中原理,從中了解到科學的發展與印刷技術息息相關。
陳訓祥表示,台灣舉辦同類的展覽時獲得很大關注和歡迎,未有看過此展覽時,未有意識到印刷與人們衣、食、住、行、娛樂等關係密切,無所不在,相信澳門觀衆看過展覽後會對日常生活中的印刷有不一樣的感受。
印刷技術自古已有,過去用過的設備、機械至今成為珍貴文物與文化記憶。同時隨着時代進步、環境改變、科技發展,印刷技術亦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跳出過去框框,印證科技發展要不斷創新、進步。
設置本地歷史專區
展覽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展出台灣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提供的早期西式印刷文物珍品,並設置現代印刷技術專區,介紹平版印刷、絲網印刷,燙金、UV、擊凸及水印等多種常用印刷工藝。第二階段會更新部分展品,並與印務局、澳門印刷業界代表及歷史學者合作,設置澳門印刷業歷史專區,展出約二十件早期的印刷器材及用具等,向參觀者細說四百多年來,本地印刷業發展故事。
展期至年底,期間館方除定時安排工作人員導賞及設印刷體驗工作坊外,參觀者更可試印“鈔票”,還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及網上有獎問答遊戲。周六、日會舉辦“科技x想像x印象”設計與印刷專業技術科普講座,從不同角度介紹印刷相關的科學知識。詳情可瀏覽科學館網頁(www.msc.org.mo)。